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校长林向阳:教育信息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我自己”
作者:    浏览:13040
2017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颁奖典礼将于5月10日在清华大学举行。届时,百余位获奖人将带着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索走进荣誉的殿堂。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背后,有哪些睿智的思考、动人的故事?为寻找这些闪光的珍珠,我们分赴全国各地,深入教育一线,特推出此系列报道。
——编者按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校长  林向阳

从金融界到教育界,距离有多远?

作为曾经的公务员,到后来的投行精英,再到如今的国际学校校长,林向阳在三个角色的转换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与教育的结缘是偶然的,但后来我决定一辈子做教育,因为这是一份值得终身奋斗的事业。”谈及转型历程,天津英华国际学校(以下简称“英华”)校长林向阳如是说。

自2006年至今,林向阳已经在英华度过了11载春秋,引领着这所年轻的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一所默默无闻的区域学校到“全国最具办学特色国际学校”“中国家长最满意国际学校”,英华以极高的育人质量获得了广泛赞誉。

2015年,林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启动了“智慧英华”建设项目,灵活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技术手段助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无论在教学层面还是管理层面,英华正朝着智慧校园的方向积极迈进。此次获评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优秀个人,林校长向记者分享了他对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


天津英华国际学校校长林向阳接受中教全媒体专访

发现自己:从经济到教育的华美转身

记者:林校长,据我们所知,您本科、研究生都在中央财经大学攻读经济学,之后也一直从事与经济相关的工作。是什么契机转行从事教育呢?

林向阳:从经济到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几次选择。我是90年代的大学生,当时选专业是基于“财经热”,毕业之后到“专业对口”的财政系统工作。后来,发现自己的个性不太适合作公务员,于是决定辞职考研。但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认为把那么好的一个“铁饭碗”给辞了,非常不明智,可我还是坚持回到母校读研。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到北京的金融街工作,做投资银行,后来机缘巧合去了广州。在广州我所工作的华美集团主业是教育,我也就开始涉足教育领域。

记者:从涉足教育到立志在教育领域深耕,其间有怎样的心路历程?

林向阳:说实话,最初来到英华的时候并没有长久打算。直到两年之后的2008年的下半年,我的心才真正定下来了,决定一辈子做教育,而且,一辈子只做好英华一件事。也就是说,在那时候,我才真正“发现我自己”。《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觉得就是这个概念,就是你“知止”了,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心就慢慢沉淀下来了,便也能抵制住“诱惑”,专注于教育事业。

记者:从您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您是如何“在英华,发现我自己”的。但是,作为英华的办学理念,我们该如何来理解这句话?

林向阳: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的哲学宣言,我非常认同这句话。人的一生都在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发生联系,通过各种各样的载体最终实现与自己的对话,对自己有一个整体而全面的认知。

“在英华,发现我自己”这个办学理念的提出当然有我的切身体会。但更主要的,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某种意义上是以其为桥梁去与天地、与宇宙对话,发现我自己;像文学、历史、政治等等人文学科,是以其为桥梁去与他人、与社会对话,发现我自己;像音乐、绘画、哲学等学科,是以其为桥梁去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发现我自己。

“在英华,发现我自己”,就是以生为本,尊重每一名学生的差异,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协调发展;通过开设国家必修课程、四翼核心素养选修课程、学生社团活动课程、研学实践课程等四类课程体系,为学生创造各种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发现爱、发现美、发现兴趣,发现爱好、发现智慧、发现成长,发现更好的自己。

教育信息化一定要启迪人的智慧

记者:2015年,您带领全校师生启动了“智慧英华”的建设,这一项目的目标是什么?

林向阳:关于英华的建设,我们有四个维度,除了“智慧英华”之外还有“美丽英华”“品质英华”“幸福英华”。其中,“智慧英华”是基于“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目标,致力于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从改变传统教学环境、提升教师团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优化校园办公管理系统以及智能评价数据分析系统四个方面,创造“安全、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育人环境,最终实现标准及规模化支撑下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育人模式。

记者:您对教育信息化的探索是从“智慧英华”的打造开始的吗?

林向阳:“智慧英华”的项目是2015年开始的,但是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思考很早就开始了。大概在20年前,我有一个发小在从事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工作,那时候叫MRPⅡ(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 ,后来又有了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那时候许多企业就已经致力于信息化的方法来改进生产和运营流程,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从事教育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有没有可能在学校里采取信息化手段,但因为缺乏完整的设计,所以是东一个模块、西一个模块地进行,难成体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教育”浪潮的来袭,许多先进的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甚至被列入国家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十三五规划中。这时候,我们意识到包括英华在内的学校迎来了战略转型的大好时机,所以我们与北师大未来高精尖创新中心、全通教育集团等展开了积极合作,全面启动“智慧英华”的建设。

记者:为什么叫智慧英华,而不叫智能英华?技术在教育革新中扮演什么角色?

林向阳:我认为教育化一定要启迪人的智慧。刚才我们提到了办学理念“在英华,发现我自己”,其实每个人内在都有自己的智慧,我们需要搭建好平台,借助各种资源帮助学生把智慧迸发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使用什么教育技术手段,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功能性的组合,最终的指向在于学生,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我自己”。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技术是教育革新的重要载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当前的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落脚点。在未来,教育信息化一定会改变中国学校的形态和中国教育的面貌,但是未来的学校不管怎么变,一定始终围绕着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以开放心态拥抱教育信息化

记者: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林向阳:困难的确存在。在我看来,观念的转变是最困难的一个方面。最初面对教育信息化,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到家长都面临着一个大的观念转型,如何了解并接受新事物,如何将技术与教育有机融合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从2015年至今,我们推动“智慧英华”项目走过了1.0、2.0,慢慢地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这个困难逐步消减了。

记者:国际学校的教师面临教育革新是否心态更加开放?

林向阳:整体来说是这样的,但起初也有一些老师存在顾虑,想不通为什么要尝试全新的教学形态。为了帮助教师转型,我们启动了智慧教师培训项目,鼓励老师们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目前已经进行了两期,有近百名老师参与了培训。从效果来看还是很不错的,参训老师的变化非常明显,把教育信息化手段应用起来之后,他们在教学方面变得更有创造性。更令人欣慰的是教师之间彼此碰撞、彼此带动,在学校形成了非常好的创新氛围。

记者:与其他学校相比,英华国际学校在推行教育信息化方面具备哪些优势?

林向阳:相比之下,我们学校在这方面的实施力度可能会稍微大一些,而且在决策机制上包袱比较少,各方面的组织保障都可以持续跟进。因为我觉得,教育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定会围绕学生的成长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会引领着未来教育。认清这个方向之后,我们学校就能够从战略层面到实施层面坚决地贯彻落实。

另外,我们学校的国际学部英国剑桥高中和中加国际高中,在三年前就开始使用My School Base系统,也就是说在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已经有一些可以参考的经验,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优势。

记者:在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英华国际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走在前列了吗?

林向阳:走在前列,这个不好说。我觉得我们正以一个比较阳光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未来,所以是一个积极的践行者、实践者。英华的教职工团队还有家长、学生,对这几年提出来的“智慧英华”战略都是普遍认同的,我们是在一个心灵相通的情况下积极地推动教育信息化。

未来的校长应该是学习型校长

记者:在未来教育场景下,校长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林向阳:未来的校长应该是学习型校长,用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未来,用未来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的发展。校长很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为教师、为学生搭建平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动用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心力”,去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成长。

记者:您希望孩子们在离开英华的时候具备哪些品质?

林向阳:我们从事的是基础教育,是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并不是说把孩子们送到大学任务就完成了。我希望孩子们离开英华的时候是“彬彬君子”,同时又是“风范公民”,这正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文质彬彬的君子是东方人格化的一个集成表征,而公民则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一个具象,两者兼而有之就实现了东西并融,这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是有益的。

记者:对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期待一样吗?

林向阳:是这样的,对于我来说已经很难区分自己的孩子,还是英华的学生,但其实,对自己孩子的期待本身也是对英华学子的一个期待,都希望他们可以在我们搭建的平台上,更好地发现自己并且成就自己。

记者:您曾经获得过很多荣誉,包括像天津市优秀德育研究校长,天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今年获评了教育部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优秀个人,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您希望谁来给您颁奖?

林向阳:这份荣誉属于我们全体英华人,是对我们在教育信息化道路上长期坚持和努力的一种肯定,一定会激励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朝这个方向去实践,更好地为师生搭建成长的平台。如果颁奖典礼上能带上英华的学生,我更愿意学生给我颁奖。真心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真正助力他们的成长并且得到肯定,我相信那个时候学生也会愿意给我颁奖的!

采访手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然拥有一位好校长。从未见过一位校长的气质与一所学校的气质如此契合,直到采访了英华的林校长。他说希望英华的学生是“彬彬君子 风范公民”,而他自己不就是吗?
典雅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孔子像,一旁静卧着一把古琴,偶尔闲暇时弹奏一曲,或读读古书,从中汲取教育及管理的智慧。作为一所国际学校的校长,林校长又是极具国际视野和开放心态的,通过对国外教育体制和动态的深入研究,为英华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离开英华的时候,正值中午放学。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走出教室,有的循着饭香走向餐厅,有的奔向操场舒展筋骨,有的和外教讨论问题,有的则在教学楼大厅弹起了钢琴……看到扛着摄像机的记者,孩子们一脸好奇,对着镜头大方微笑,还不忘礼貌地打招呼:“老师好!”原来,令林校长愿意倾注一生心血的竟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校园和一群如此可爱的孩子……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590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进入产品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