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报道 | 智启未来—AI赋能职业与继续教育数智化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大连成功举办
作者:    浏览:5169

研讨会现场

中教全媒体  张晓攀 4月23日  大连报道

《“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教育体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推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AI如何推进职业与继续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围绕这一问题,由辽宁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沈阳建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主办,青书学堂&字谱承办,中教全媒体支持的“智启未来—AI赋能职业与继续教育数智化创新发展研讨会”4月23日在大连开幕。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职业与继续教育、智能创新、规范与提质等核心议题,来自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行业协会及企业的相关领导、专家和负责人参加了本届研讨会。

会议通过专家报告、分组研讨、行动学习等方式,嘉宾们围绕AI+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与数字课程资源建设,继续教育规范管理与提质增效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AI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开幕式:共启学术盛会 深化教育数字化使命

沈阳建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王桂林

上午研讨会由沈阳建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桂林主持,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林金安,辽宁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石竹青,沈阳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栾方军,青书学堂副总经理陈文鑫,中教全媒体总裁/主编、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产教融合中心主任夏巍峰致辞。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 林金安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林金安在致辞中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高质量素质教育平台,为职业与继续教育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和服务保障。他表示,AI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引擎,也为职业与继续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AI在职业与继续教育领域仍然面临着教师应用能力、隐私问题、软硬件支撑不足等痛点和难点。他提出,希望与会者在本次研讨会上深入探讨AI技术在职业与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创新路径和发展策略,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探索创新,共同为加快推进职业与继续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辽宁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石竹青

辽宁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石竹青致辞指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以教育数字化为重要突破口,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全面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她介绍,辽师大在教育数智化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挖掘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大数据等技术优势,从“环境、资源、服务、教学”四个维度,构建了培育未来教师数字素养的立体化实践育人场域。她表示,此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促进人工智能助力职业与继续教育教学变革,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加快形成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助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为有效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沈阳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栾方军

沈阳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栾方军致辞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不断拓展教育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带来价值观念、师生角色、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如何借助AI手段推动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破解的重大课题。本次研讨会旨在聚焦科技革命前沿,抢抓教育发展先机,交流思想,汇聚智力,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充分借助AI技术,携手为探索构建职业与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他介绍了沈阳建筑大学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方面的探索实践。一是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力。二是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激活学科交叉协同发展动能。三是推动远程教育向智能教育发展,创新教育模式。他表示,大学应发挥育人本质功能,充分借助人工智能的优势,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培养更多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青书学堂副总经理 陈文鑫

青书学堂副总经理陈文鑫在致辞中分享了青书论文指导产品—字谱AI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故事。他提到,字谱AI通过高效完成论文评估等任务,成功转变了教师对AI的抵触态度。字谱不仅能精准识别高风险论文,还在特殊教育、个性化学习等领域展现独特价值。教师从担心被替代到主动利用字谱AI辅助评估、提高效率,态度发生显著转变。陈文鑫强调,字谱AI不仅是教学辅助工具,更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期待字谱AI与教育工作者携手,共同提升职业与继续教育质量。

中教全媒体总裁/主编、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产教融合中心主任 夏巍峰

中教全媒体总裁/主编、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产教融合中心主任夏巍峰致辞指出,人工智能已深度渗透社会各领域,成为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推动 AI 赋能教育数智化创新发展,需聚焦三大重点。一是拓展 AI 教学应用场景。除现有智能辅助工具外,大力探索虚拟仿真实验室、智能分析系统等创新应用,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学习环境,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常态化 AI 技术培训,帮助教师熟练运用 AI 工具分析学情、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培养懂技术、精教学的师资力量。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发力,联合开展 AI 教育技术研发与课程开发,加速科研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提升教育实用性与创新性。他指出,职业与继续教育数智化转型势在必行,而 AI 正是实现这一转型的关键推力。它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优质资源精准推送,助力教学模式优化升级。

专家报告:交叉融合激发创新火花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教育部职成司继教处原处长邬跃做线上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教育部职成司继教处原处长邬跃围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质量定位与质量标准框架”做了主题报告。他指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兼顾“高等教育属性”与“继续教育特性”。作为高等教育范畴的教育类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基准质量上保持统一,达到基本标准,具有基本的成色,达到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对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与质量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具有同一的基础质量要求。专业课、选修课方面,则应彰显学历继续教育的特点,体现继续教育的类型特色质量。针对当前办学实践中质量标准缺失、监管乏力等问题,他构建了包含10项一级指标、46项二级指标的质量标准框架,涵盖办学定位、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师资队伍等关键维度。

(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原社长 苏雨恒

(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原社长苏雨恒围绕“AI+数字课程创新发展研究”做了主题报告。他指出,教育现代化经历了从电化教育1.0到网络教育2.0,再到数字化3.0的演进,如今已进入以AI为核心的“数智教育4.0时代”。他指出,AI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显著。例如,DeepSeek等工具能辅助教师备课、优化教学设计,并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在课堂上,AI实时解答疑问、丰富教学形式,甚至通过虚拟实验提升安全性;课后,AI还能高效批改作业、生成学情分析报告。此外,AI助力教育研究,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教学决策,提升教育质量。应用效果显示,AI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还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职业发展能力。他建议,教育者应积极探索AI技术,科学把握教学内容,优化师生与AI的角色定位,同时加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尤其在职业与继续教育领域充分发挥AI的潜力。

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刘畅

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畅围绕“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视域下全链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做了主题报告。她介绍,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全国首个开办网络教育的农业院校,聚焦教育科技体制机制一体化背景下应用型、技能型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致力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支撑。具体措施包括施行“固定课堂+田间课堂+空中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云+网+端”知识服务体系,构建“多方参与、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技能培训+技术指导+项目跟踪”一体化管理体系,创设“共育共评”多元参与办学评价体系,实现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提质增效,带动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实践经验得到充分认可和广泛交流。她指出,项目的开展助力积极释放数字技术倍增效能,加快高素质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激活人才引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广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韦学韬

广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韦学韬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历继续教育应用场景数智化改革探索” 做了主题报告。他指出,广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调整继续教育发展战略视角,主动贴近校本资源,确立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从重构专业培养体系、办学平台数智赋能建设起步,探索构建继续教育数智化建设融入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创新生态体系,积极拓宽发展新路径。学院依托“教育区块链与智能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挥其多源数据挖掘、数据安全、区块链、多媒体智能处理和教育规律与技术等方面形成的优势特色,以在职人员终身学习为抓手,在实践中着力建设课程创新、师资素养创新、学习资源创新、管理服务创新,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历继续教育应用场景的教育数智化创新生态体系。

青书学堂市场总监 张军

下午主题报告环节由青书学堂市场总监张军主持。

辽宁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于波

辽宁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于波在报告中介绍了辽宁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新政视域下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中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学院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深度融合。同时,学院采取“泾渭分明”的聘用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学质量稳定性和专业性。在创新教育模式方面,学院推进异地同步课堂教学改革,融合“校本部集中面授”与“线上教学”,实现教学模式创新与升级。学院引入青书教学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开展混合式教学,并注重自主网络课程建设。在工作协同方面,学院强调筑牢责任共同体意识,增进高校与校外教学点工作协同,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这些探索与经验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范例。

井冈山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院长 贺爱斌

井冈山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院长贺爱斌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做了主题报告。他指出,井冈山大学继续教育着力探寻人工智能赋能继续教育教学改革新路径。创新学习模式, 赋能“学” ;构建数智平台,优化“教”;培养数字素养,迭代“育”。不断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培训模式,充分融入红色基因、庐陵文化元素、 绿色生态资源,引智借力,打造自主品牌项目,稳步做大做强职业培训。精确定位,凸显主题,原汁原味呈现井冈山精神内涵,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将井冈山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办学育人优势。采用“红色+特色”专题讲座,情景交融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

字谱副总经理 陆涛涛

字谱副总经理陆涛涛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青书论文指导产品—字谱AI在论文领域的应用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自研大模型聚焦高校教育的垂直场景,针对高校论文领域进行模型工程建设,字谱AI通过平台指导评分、论文格式检测以及AIGC查重等方式,显著提高了论文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在评估方面,字谱AI技术实现自动化评分和格式检测等功能,大大减轻了人工评估的工作量,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为评估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依据。此外,字谱AI技术如分类器、文本水印等保证了学术作品的原创性。随着AI技术的持续进步,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会更广阔。

太原科技大学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带头人 刘传俊

太原科技大学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带头人刘传俊围绕“思政引领、AI 赋能:‘职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做了主题报告。他重点介绍了《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课程建设情况。该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平台线上视频课程完成理论体系学习。线下见面课采用补充讲授及课堂研讨、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翻转课堂形式完成学习。对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课程目标,梳理了课程的“核心价值、环境责任、商业伦理、遵纪守法、创新奋进、中国梦篇”七类思政元素。他介绍,自2022年获批建设教育部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以来,教学团队从“课程建设、知识图谱建设、案例建设、教研教改、教师培训、虚拟平台建设”六个方面做起,开展了慕课西行,建设了知识图谱,探索AI智慧课程。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教授、继续教育部部长,武汉大学教授,山西工商学院教授,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教授 吴戈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教授、继续教育部部长,武汉大学教授,山西工商学院教授,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教授吴戈围绕“三教统筹协同创新模式研究”做了主题报告。他指出,三教统筹协同创新机制源于1987年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历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迭代,至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标志着我国教育体系进入深度融合新阶段。他提出了“三融”实践路径。职普融通要注重校际互通与校内改革,产教融合要注重企业主体参与和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等新型培养模式。科教融汇要注重科研教学双向赋能与数字技术深度应用。他提出,要制定《终身学习促进条例》,完善法律保障,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要建立“教育- 产业- 科技”数据中台,打破数据壁垒,促进协同创新。

4月24—25日,研讨会围绕生成式AI  LLM技术在职业与继续教育领域创新应用与规范提质、生成式AI  LLM技术赋能教育内容建设发展以及非学历与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开展了圆桌论坛交流并总结分享讨论结果,同期举办大连院校走访以及红色革命历史学习。

本次“智启未来:AI赋能职业与继续教育数智化创新发展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动能。本次大会达成重要共识: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将重塑教育生态,推动个性化学习、精准管理和资源优化,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提供坚实支撑。未来,各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探索AI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共同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研讨会现场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4708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