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梯产品线总监段素珍:我们产品的优势是全套的服务
作者:    浏览:13322

网梯产品线总监段素珍认为,收费社区会是互联网未来比较明显的趋势,教育将是做垂直领域企业的天下。网梯现在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产品做成可配置化,根据每年政策信息的调整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去不断地研究。

被访人:网梯产品线总监 段素珍

教育是“和而不同”的。教育的根本直指教学、育人,教育的路径却可以千变万化。由于许多机构的个性化需求,网梯基于公司的一系列产品组成服务方案,再加上一定的定制,打造客户自有的产品特色。在互联网环境下,不断将产品本质、用户体验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以求做更进一步的完善。

产品就像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企业为满足客户需要,为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产品市场覆盖率上,网梯在传统网院这一块产品市场覆盖率占到百分之六七十,对比市场上那些以低价、免费的形式去推广的企业,这些院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网梯的服务上。

不仅如此,据有关数据显示,网梯的培训平台—岗位能力认证培训云平台目前有效学习时长成功突破一亿。“有效”是以什么依据来判定的?目前,在线学习又是否真的发生?现有市面上在线教育类产品和平台又有哪些局限性?伴着这一系列的困惑,中教全媒体近日专访了网梯产品线总监段素珍,她用其十多年丰富的项目和产品经验,来揭秘什么样的互联网产品真正适合学生。

有效学习中的“有效”具体指什么?

记者:您从本硕毕业后,一直在网梯工作十多年。能让您一直留在网梯的理由是什么?在网梯发展过程中,您主要都做了哪些工作?

段素珍:留在网梯主要有两点原因。首先是文化背景相同,从我面试到入职网梯,我都见到了许多清华校友,当时就觉得特别亲切。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同事之间的认知度十分匹配。另外,我认为公司的创业氛围比较浓厚。在我进来公司第一个月,公司董事长张震就会经常和我聊聊相关的工作和具体项目,大家都十分努力的去拼搏,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解决问题。一路走来,我觉得特别荣幸,能在公司这个平台上和大家一起成长。

以前我一直都在做项目,现在是产品总监,负责Tob业务。我们面对Tob的服务大体上分项目制和运营制。项目制是指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我们严格按照合同去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果后续还需要其他服务,则需要单独再签协议。另外还有一种是按年的运营制服务,即直接将客户的服务器等放在网梯的云端上,根据合同上签订的具体时间期限来服务。另外,我们Tob的不是小企业或者小的机构,而是比较大的机构。选择大型机构的原因,是由于大企业需要个性化的定制方案,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每家教育企业都想自建品牌,打造出自己的特色,这在经费上自然而然较高。

者:网梯的培训平台—岗位能力认证培训云平台,是一套行业培训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据数据显示,该平台目前有效学习时长成功突破一亿。“有效”是以什么依据来判定的?您认为目前市场上这类培训平台和网梯的平台相比,有何差异?

段素珍:我们一直在摸索云平台这一套服务机制。云平台服务机制要解决的实质问题可以分2种形式。一种是对院校而言,他们缺少资源、平台,网梯与他们合作,为其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平台。另一种是针对个体老师而言,他们想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做慕课等,那么网梯就直接给这些老师开通平台,将老师的课程放到网梯自有平台上。

我们认为的“有效”是指学生进入到一个平台之后实实在在的学习时长。对于防挂课这方面,网梯也做了许多技术上的储备。比如当学生打开学习窗口后,系统每隔15分钟会进行提示要不要继续学习,这是一种防作弊手段。另外,在学习期间互动穿插习题,同步测试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

现在大的机构都希望教育产品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比如有些大的学习平台希望将传统的学习以互联网形式服务,再让B端或者C端直接在线购买服务,与其合作。网梯现在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产品做成可配置化,但这一想法实施起来还比较困难。难点在于可配置化并不是将简单的工作流程去重新配置,而是要根据每年政策信息的调整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去不断地研究。

在线学习率低下怎么办?

记者:目前,在线学习产品和平台数不胜数,请您介绍下目前在线学习的发展情况,在线学习是否真的发生?

段素珍:这个问题其实困扰我们很久。最初网梯是从远程教育起家,而远程教育学生学习热情低下,学习率只占5%-10%的水平。虽然网梯服务的学生量十分庞大,但大家更感兴趣的只是拿证。这些年我们也在反思这个问题,我们发现不管是远程教育还是在校学习都是一样,总有不爱学习的学生,这是常态。所以我们转变思路,给爱学习的那部分学生提供好的学习内容、学习体验,让他更好的掌握知识技能。另外,我认为还要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氛围和方式方法。比如在客户平台上建立在线客服系统,学员可以通过在线输入、qq聊天、打电话的方式直接跟我们反馈信息。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在线客服系统对我们的促进作用也特别大。实际上,平台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的不同层次的用户,网络环境和硬件环境完全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网梯一个个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么网梯整体的服务水平和技术就有很一个很大的突破。所以,无论是赚不赚钱,这都是我们一直乐于干的事。

记者:目前市面上在线教育类产品和平台有哪些局限性?针对这些,网梯作为教学提供方,又是如何有效促进在线学习的实际发生?

段素珍:我是做技术的,我觉得技术平台大同小异,基本上都可以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但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市场上这些平台存在一定的缺陷性。许多学校都希望自建自己的特色,而网梯的产品理念正和这些合作伙伴理念相契合。我们的产品是长期以来基于公司的一系列产品组合成服务的方案,再加上一定的定制,打造客户自有的产品特色,帮客户建立它自己独有的品牌。

在互联网环境下,网梯加深了产品设计的环节,希望我们产品的品质,包括用户体验、互联网技术等相结合,去做了更进一步的改善。举个例子。有一所高校在师资资源这方面具有极大优势,但是他们既自己做教学设计,又自己开发平台,还去招生。一年下来,最多培训生1.4万人次。

为了满足一些地区性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所学校需要派人去当地布置教学环境,特别累。后来,他们顿悟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找到我们做技术方,另外一个公司做招生。通过三方合作,招生人数从1.4万做到了十几万,近三年已超20万。不仅招生人数增加,学时也有所增加。网梯通过技术专长,给他们提供全套的技术服务,包括服务器、网络带宽、平台的逐步升级和客服系统等。

什么样的互联网产品真正适合学生?

记者:作为一个十多年深耕产品和项目研发的产品总监,您认为具体什么样的互联网产品真正适合学生?

段素珍:我认为通过微信或者app去学习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很重要。另外,我认为收费社区会是互联网未来比较明显的趋势,教育将是做垂直领域企业的天下。比如说,在石油行业,网梯通过去做一些具有学习价值的沟通和交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引导,然后做成类似共享式学习的收费社区,这种模式是我认为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网梯的客户有很多都是某个行业比较领头的教育机构,我们也在建议客户往这个方向去转。

记者:网梯作为一个以技术服务定位的公司,是如何利用技术进步促进和有效保障在线学习的发生?

段素珍:我认为促进和有效保障在线学习的发生的关键在于用户的体验。

用户的体验分几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平台要有一个平稳的运行环境,软硬件设施要好。比如服务器的位置、机房的安全机制有没有保障等都很重要。

第二个层级是平台的可用性。除了平台本身的建设要符合互联网体验之外,包括移动端等其他使用场景对学习的兼容,都需要兼顾到,这是从技术方面需要考虑的事,也是网梯一直最擅长做的事。

第三个层级是客户的服务这方面。为客户提供交互式的学习体验,形成交互式的学习圈子,一方面是改善了用户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平台的粘性。当这三方面都达到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显著提高。

产品未来规划有哪些?

记者:这么多年来,网梯的产品不断在更新迭代。请您介绍网梯的产品发展史和网梯产品未来的发展规划?另外,网梯现有产品市场覆盖率、反馈效果如何?

段素珍:就我负责的产品这一块,我们现在是从传统的业务慢慢往互联网服务类转型。现在许多企业都愿意往云端去转移,因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了在全国各地打造相同的用户体验,我们就必须在云端布相应的服务器去做资源的分发。所以现在我们传统的用户慢慢在往互联网上去转,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原来直接根据客户的需求去做定制服务之外,现在我们开始将其他的外围产品往中心的产品转移,都在往互联网服务的模式去转。

网梯产品是采用迭代开发的模式,每两周开一次产品计划会,然后再将任务进行分工、演示和收尾,然后再开启下两周的工作,基本上是每两周去迭代一次。在产品市场覆盖率上,网梯在传统网院这一块产品市场覆盖率占到百分之六七十。而目前有将近百所成教学院使用网梯的平台,有20多家使用网梯的云服务,他们都是一些愿意花钱的高端用户。对比市场上那些以低价、免费的形式去推广的企业,这些院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网梯的云服务上。

记者:请您用一句话概括网梯产品的优势?另外,在现阶段下,您觉得网梯产品面临的核心挑战有什么?如何改进?

段素珍:我们产品的优势是全套的服务。网梯所有的产品都是采用自主研发,涵盖了客户需要的任何产品。通过将我们的产品整合,给客户提供全面高品质的服务。

目前,我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障碍是如何快速扩张。尽管我们现在的定制化服务做的比较多,产品做的非常好,但很多项目无法快速的去复制。快速复制有很多限制因素,包括商务模式的变化,销售团队的建设上也要去做一些相应的培养。以前我们不太注重市场的开拓,因为我们在行业扎根比较深,很多时候都是客户主动找我们,所以我们的市场销售团队占比少。80%都是技术人员,10%不到是市场人员。所以,未来我们要打破这种局面,开拓市场,将网梯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更多的目标客户。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4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