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观察 | 人工智能教育“四个出发”,需多方合力共筑
作者:    浏览:13652
中教全媒体 张晓攀 /文近日,2024(第五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在京顺利召开。大会以“共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新生态”为主题,来自高校、企业和行业的嘉宾代表分享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探讨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方向,探索高校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多方参与,协同共进,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

大会现场

从顶层设计出发,人工智能教育需高瞻远瞩

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标签,其飞速发展正在逐步塑造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的业务新形态,也不断带来颠覆性、丰富性、创新性的新业态。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刺激,教育如何发展,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正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兼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处处长王广智在会议中所指出的,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科技力量,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对教育理念、教育文化和教育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加强人工智能教育,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工智能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际平提出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一是大模型作为强大的学习使用工具和未来信息查询的一条必由路径,值得每个人拥有。二是经过数据为王和算力为王,归根到底是应用为王,而应用为王的重点领域是垂直领域。三是坚持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正是因为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应用,才得以研发出大模型工具的使用。四是做好大模型应用的提示师、训练师、建模师。

总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的发展加速,教育的发展战略、前瞻性谋划,是一个时不我待、任重道远的重要课题。

从办学实际出发,高校正成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探路者

无疑,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不仅是培养未来人工智能人才的摇篮,还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重要力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纷纷加大投入,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旨在培养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高校面临着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种种困境。我国人工智能相关教育起步较晚,虽然目前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但人才培养建设体系依然处于探索之中,而各个高校也正成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探路者,力求走出一条符合办学实际和社会需求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路。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徐向民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理念方面的三大特色,一是“1+N”多学科交叉培养,二是“1+N” 若干场景跨系统融合,三是“X”引领者意识培养。“1+N+X”培养框架致力培养拥有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人才,培养未来适应不确定性的引领性人才,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徐向民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苏森介绍了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方向,贯彻新工科建设理念,培养国脉所系的卓越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北邮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学设计方面,以“导认识、导兴趣、导重点、导原理”为指针,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能力属性、工具属性和实用属性。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通过最新进展和典型应用培养学习兴趣,以深度学习工程化、体系化教育为核心组织知识体系,讲解数学基础原理。并重点打造人工智能基于知识图谱的教学资源建设。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苏森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校长曾文权认为, 随着GPT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深入发展,教育主体的个性化发展将变得更加可行。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力和兴趣的教育方式,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以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和发展。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有效利用AIGC赋能职业教育发展,包括高性能计算中心基础建设、数字创新工场产科教融合平台建设、有组织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师生共研职教大模型创新应用云平台、基于本地离线知识库的AI问答智能助手—广科小智等。

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成秀珍则从学科交叉和产教融合双驱战略视角介绍了特色人工智能学院的建设。人工智能学院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在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工程方面开展招生规划,本科课程体系开设全校通识课程,坚持课程的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产业实践,培养全球视野、智能思维、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在跨学科工程软件人才工程方面创新全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各学科针对性开设学科交叉课。在社会劳动力数智化素养提升工程方面打造AI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多条路径,培养社会劳动力的数智能化能力,促进再就业,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侯彪介绍了西电的人工智能学院是以人工智能时代国家战略人才需求为指导,以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为参考,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创新地确立“国际化+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通过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协同、本硕博衔接与协同的新工科方式,呈阶梯式、有针对性地完成学生“会做、敢想、能创新”的培养。学院构建了“行业领先企业+高校+专业服务机构+中小企业群”的产教融合发展平台,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特别是类脑智能、遥感、无人系统、脑机接口行业培养了大批领军人才。

从企业赋能出发,人工智能产教融合新生态正在加快构建

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如火如荼背后,也面临着教学和实验实训资源匮乏的问题,这成为了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的一大痛点。而各类人工智能企业刚好可以凭借自身能力弥补高校教育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企业之于人工智能教育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踏入人工智能教育的“浪潮”,赋能人工智能教育产教融合新生态加快构建。

MoPass魔泊云创始人、CEO鲁为民介绍了魔泊云所打造的AI科研实验平台和AI教学实践平台,助力高校人工智能科研教学实验管理。MoPaaS AI科研实验平台依托算力基础设施,通过资源编排和算力优化,在用户端可实现模型开发、模型训练、模型推理运维、数据管理等,管理端可实现运营管理和运维管理,支持各种语言、语音、视觉、强化学习模型研发和应用。魔泊云AI教学实践平台包括课程构建、自主实验、学科竞赛、数据服务等模块;涵盖实验管理、计算资源管理、实验数据管理、镜像管理、统一鉴权等功能。基于 MoPaaS AI 平台,提供统一高效的平台化 AI 教学、实践或竞赛管理。

除此之外,杭州睿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吴仲毓也介绍了杭州睿数科技有限公司秉承“赋能教育、赋能人才”的理念,自研了“海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睿数科技通过“平台+内容+服务”,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执行教学任务,打造360度全链接的数智化人才培养和实践平台,培养AI全产业各层次人才。睿数科技与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共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平台、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并以“数据探索式+高强度+实验案例场景教学”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新范式”,通过数据科学训练营的校企合作方式助力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学生培养数据科学技术应用方面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北京博海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徐进波也介绍了北京博海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克教育)在AI+数字化提质产教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作为聚焦教育+科技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泰克教育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衍生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区块链、软件开发、物联网、网络安全、数据通信等领域的创新产业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服务。企业在数字化产教融合实施设计方面包括建设“1个数字化产教融合底座”,利用最新数字化技术改造“人才标准、教学资源、人才培养、人才评价和人才使用跟踪”5个关键节点的业务,教育融合“N条产业链”。在AI发展背景下,实施AI+数字化产教融合底座平台架构升级。依托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资源聚集平台,赋能教学、专业建设、科研等,并支持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启航,“加速前进”的人工智能会成为新一轮教育革命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重构教育新生态,让未来的教育更加适应社会需要,更加适应新的环境下人才成长、培养规律。同时,中教全媒体主办的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也将持续发挥优势,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从未来发展出发,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尚需形成多方合力

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势头强劲,推动高校、企业等各方力量在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的产教研深度融合,构建人工智能人才生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转型过程中,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人工智能不是单纯的一门课程或一项产品,而是“理论博大深厚、技术生机勃勃、产品落地牵引、应用赋能社会”的综合协同体。高校应扎根国家经济、社会、产业的需求土壤,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智库搭建、科技转化等众多优势,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整合,共同攻关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共绘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蓝图,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新生态。而将各方资源凝聚,就需要像人工智能教育大会的主办方中教全媒体这样具备资源优势、媒体优势、平台优势的中间力量,为各方搭建沟通交流碰撞的平台。

自2019年以来,中教全媒体已成功举办五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作为行业品牌盛会,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积极搭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合作交流的平台,集聚高校智慧思想,汇聚产业企业力量,凝聚发展共识,开拓合作空间,推动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人工智能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发展新动能。

正如中教全媒体总裁、主编夏巍峰在大会所言,面对新科技革命浪潮奔涌向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加速演进,高校作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使命,是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的重要基石。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高校、企业等多方主体正在协同推进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整体办学水平。作为连接高校与产业的媒体平台,中教全媒体愿与各方一道,持续办好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赋能人工智能教育新发展,共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未来。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43439.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