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混合型继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名称

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混合型继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牵头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

单位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32号

项目简介

我校遵循“边探索,边研究,边实践,边发展”的原则,开展基于现代远程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混合型远程培训。从2003—2008年的6年间,以探索和实践为主,在取得大量调研数据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2009年起,形成比较成熟的“混合型”远程培训运行模式和理论研究成果:①建成一套有影响力的教师远程培训门户网站和教学管理平台;②形成一种继续教育混合型培训新模式,培训人数超百万人;③建设一套大型的培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④探索实践了“网络化培训,自主化学习,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教师培训新机制;⑸取得一批理论研究成果,示范推广到其他省市,并应用于全日制本科生公选课和SPOC教学。

项目负责人:程思岳

项目背景

福建师范大学是我国建校历史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是教育部和福建省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2001年1月,我校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已开办具有特色优势和社会急需的31个的本专专业的网络学历教育,在全国19个省(区、市)设立了近300个校外学习中心,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0万多人,现有在校生近3万人,累计开展远程非学历培训超百万人。我校先后投入近6000万元资金,配置了先进的路由交换设备、服务器等,建成了性能优良的远程教育专用的计算机网络和中心机房,采用大型数据库系统,搭建了功能完善、界面亲和、操作简便的、具有自己独立的互联网域名的教师网络培训门户网站和教学管理平台,平台数据处理能力强,系统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好,2006年被教育部评选推荐为全国优先使用的六个远程教育教师培训平台之一,2011年再次被教育部推选为“国培计划”远程培训18家承担单位之一。

项目实施具体情况

我校从2003年开始,就开始探索基于互联网络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践,迄今,已在全国超过10个省市范围开展了基于互联网的混合互补型的远程培训,培训人数超百万人。

1.构建了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教师继续教育混合互补型教学组织。我校充分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搭建了教学功能强大、覆盖全省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平台(jspx6.fjtu.com.cn)与遍布全省各地的传统教师培训机构相结合,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和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把高校、进修学校、教师、学员、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平台、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教学环境等要素,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系统设计,线上与线下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中研修结合,学习与应用结合,学历与非学历的结合,形成一个“互补性”的教学组织体系。


2. 建立了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混合互补型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我们在实践中,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各种交互技术为核心,综合采用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在线课堂、视频点播、教师网上实时指导、网络交互、同步、异步和实况e-Learning,基于web的课件、基于CD-ROM的课件、web站点、导师辅导、双向视频讲座和带宽支持、技术支持、电子绩效支持等来构建一体化的远程培训网络教学环境。


3. 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混合互补型学习的过程性综合评价模式。我们构建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混合型学习的评价模式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既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过程评价,又强调学习者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综合评价:①网络平台设置学习者自主学习行为监控、记录和自动评价功能,以促进和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②建立完整的学生线下学习手册,利用学习记录来推断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③在线作业、讨论以及线下校本研修活动可根据教师的反馈以及自己的反思与同伴的评价进行修正和重复提交,让学习者经历过程,掌握方法,提升能力;④把网络学习评价和传统面对面的学习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了适用的有针对性的评价量表,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体系。

4. 示范应用于面向校内本科生的网络公选课和MOOC教学。2010年9月起,我校充分发挥网络教育教学模式优势,共享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和优质课程资源,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基于网络学历教育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组织体系和混合互补式教学模式,实施了全日制本科生公选课网络教学(w.fjtu.com.cn/gxk/index.htm),相当于学校设立了第三虚拟学期。目前,已开课网络公选课20门,累计参加学习学生数达到23500多人,平均及格率为84.7%。2013年12月我校MOOC平台(mooc.fjtu.com.cn)上线,已制作完成8门、上线4门课程,基于我校MOOC平台按SPOC模式组织了1200人的选修课教学,受到师生的普遍好评。


项目成果

一、项目创新性

创新点1:率先将网络教育与教师培训相结合。我院开展非学历远程教育工作起步比较早,开始于2003年7月。当时,国内做省域性非学历教师远程培训的机构还很少,可供借鉴的东西不多,我院在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坚持改革创新,坚定探索信念,不畏艰难,群策群力,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普及一种新观念。在我院开展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之初,各地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教师,甚至是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现代远程培训的效果都或多或少的抱有怀疑态度。经过几年时间的宣传、推广和不断完善,至今,我省广大中小学教师已普遍欢迎采用远程培训的方式作为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一个主渠道。

创新点2:坚持校地合作,组建队伍,集成优势,整合资源。坚持师范大学与地方各级政府、各基层教师培训机构的长期合作,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在组织、投入和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市、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现代化,使地方教师教育机构实现教育培训模式的有效改革,顺利走上一条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师范大学及区域外师资队伍,大量优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展“大规模、高质量、低成本”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新路子。

创新点3:形成中小学教师接受远程培训的选课超市。我院始终把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作为整个远程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事来抓。深入中小学及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开展教师培训需求调研,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规划开发培训课程资源,大量吸收中小学一线名师参与培训课程资源的录制,使我们所开发的培训课程资源,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深受各地培训学员的欢迎。同时,为了丰富数字化课程资源,我院不惜大量投入资金,组织专家、名师评审,在全国范围内选购、引进大量课程资源,形成培训课程资源库。这个库已经储备了涵盖从幼儿到高中全科全学段多媒体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以供各地教师培训机构及中小学教师个人选学。

创新点4:培训项目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多样,种类繁多。既有学科岗位提升,又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技能、新知识的公共项目培训,同时还有各类教育管理的培训,如:班主任培训、教务主任培训、德育主任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等。几年来,我院的“远程培训中心”能较好地利用经过多几年建设积累的课程资源库和学校所聘请的专家、名师、人才库,根据各地及个人的需求,设计培训方案,配置课程资源,合理分配远程和面授培训学时数,形成有效的混合型远程培训系列项目,并利用项目创新来带动培训市场的不断拓展,利用项目创新参与教育部、中西部部分省(区)“国培计划”投标活动等。

二、成果的推广应用

⑴建以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为主体,以县(区)教师培训机构为支撑的,密切联系师范大学、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教师的基于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组织体系,建设基于终身学习、以网络教育为主要形式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已经覆盖福建省70%的县(区),福州、泉州、莆田、宁德、南平、龙岩等地市,实现全覆盖,其他地市也各有部分加入,并向中西部的宁夏、贵州、广西、云南、重庆等地延伸,年培训中小学教师超过8万人次。优质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此项工程受益最大的是农村、海岛、山区边远地带的中小学教师。

⑵我校是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单位,是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成员单位,是全国最早通过互联网开展大规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高校之一。依托较为雄厚的办学实力和教师教育的优势,在全国率先闯出一条“大规模、高质量、低成本”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新路子,我院创新的继续教育模式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教育部师范司于2009年8月以专题简报方式上报延东同志处,并向全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转发。将我校先后接待了来自于广东、安徽、天津、山东、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兄弟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的来院考察交流活动。把几年来我院在本省中小学教师混合型远程培训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给兄弟院校分享,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使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反响,产生了引领和辐射作用,当然,也为今后我院开展此项工作赢得了更多的合作伙伴。


⑶我院中小学教师混合型培训项目,经过多轮的实践,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委托单位,或是学员本身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特点:①项目针对性强,能考虑到多方面的实际需求;②项目具有明显的长效性。有些县(区)连续9轮动员组织全区域中小学教师参与由我院实施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和运行方案年年有更新,获得了学员的广泛好评,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教育部、省教育厅的信任。③项目具有较大的价值性。因为在整合多种资源的过程中,尽量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把质量摆在首位,把效益最大化,所以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④项目具有可推广性。项目虽然需要多维整合,看似复杂,但由于运行有序,操作起来也就不比想象的那么难。把各方面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分清后再开展工作,就容易形成有机的上下互动运行组织。

(4)注重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以来取得的网络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促进学校本科教学信息化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为发挥我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十三年来取得的成功经验,充分共享已建成的网络教育软硬件环境和数字化课程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于2014年3月成立了网络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校行政工作的王长平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我校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学校MOOC平台建设和MOOC课程开发。我校MOOC平台已于2014年底正式上线开放使用,2014年春季正式开始接受学生注册学习。促进本科教学改革;以我校为牵头单位促进福建高校MOOC联盟的成立,进一步扩大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共享面和影响力,制订高校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制度与实施办法,促进福建高校间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改革实践。

三、论著成果


四、获奖成果

1. 福建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2006年,教育部师范司发文推荐全国使用的六个培训平台之一;

2.福建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2010年教育部教师司发文确定为“国培计划”首批18家远程培训单位之一;

3. “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混合型继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成果,2013年获福建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 “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混合型继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成果,2014年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项目负责人及参与人介绍(可以附表,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特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

项目负责人:

程思岳,男,1962年11月出生,高级实验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研究特长:教育技术、网络教育研究;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等。

项目组成员:

范新民,男,1970年3月出生,高级工程师,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特长:教育技术、网络教育研究;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等。

陈建平,男,1964年10月出生,副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主任,研究特长:网络教育研究;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等

陈明铿,男,1981年 08月出生,副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特长:网络教育研究;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等;

侯旭辉,女,1959年5月,教管副研究员,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特长: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等;

郑萍,女,1969年10月出生,教管副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招生部主任,研究特长: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等;

陈良沂,男,1971年09月 出生,工程师,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技术部主任,研究特长:教育技术,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等

卓静,女,1974年09月生,助理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室副主任,研究特长: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等

联系我们 | 网站动态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中教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