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享

一、学习经历:

1978年9月-1980年7月,在恩平一中读高中;1985年9月-1987年7月,在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读物理专业;2003年2月-2005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读教育管理专业;2003年8月,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省级培训;2005年8月,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2006年12月,参加广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培训;2011年参加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2011年12月,参加教育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远程专题培训”;2012年5月,参加广东省中心小学校长提高班培训;2012年参加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2014年1月,参加恩平市中学(含幼儿园教师综合能力培训);2014年6月,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培训学习;2015年8月,参加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

二、工作简历:

1980.9—1994.7在恩平市沙湖镇咀厚学校附中、沙湖中学任教师、班主任、科组长、级长、教导主任;

1994.8—2003.12在沙湖镇教育办公室任工会主席、教研员、公室任主任、党总支部书记;

2004.1—2010.12在沙湖镇教育会计结算中心任主任、视导员、中心小学校长、党总支部书记;

2011.1—2011.8在恩平市教育会计结算中心任主任、兼任沙湖镇教育会计结算中心主任、兼任沙湖镇教育视导员、沙湖镇中心小学校长、沙湖镇教育党总支部书记;

2011.9—现在 在恩城中心小学任校长、党总支部书记。

三、学术兼职:

1.广东省教育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2.广东教育学会理事;3.《广东教育》理事会理事;4.江门市和恩平市人民政府督学;5.恩平市教育学会副会长;6.恩平市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指导委员会会长;7.恩平市学校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近5年所获奖励:

(一)潜心教改,撰写论文屡获佳绩:

2011年11月论文《论素质教育与考试改革》获中国教育学会征文评比大奖赛一等奖;

2011年5月10日论文《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获优秀论文奖;

2011年论文《落实新课标,培养创新思维》在2011年度论文课例评比中,获江门教育学会二等奖;

2013年3月论文《论信息化的素质教育与考试改革》获恩平市中小学德育论文三等奖;

2012年6月论文《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究》在广东教育学会获三等奖;

2012年12月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下的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获一等奖;

2012年11月论文《在线教育,精彩可以预约》获中国教育学会征文评比大奖赛一等奖;

2012年论文《创设在线教育情境,趣学乐学》在2012年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江门市教育学会三等奖;

2013年10月论文《初中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与在线教育的对策研究》在教育部《学习方法》报刊发表;

2013年10月论文《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信息化对策研究》在第十二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中荣获一等奖;

2014年1月论文《学生心理辅导的探究》获恩平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

2014年1月论文《由表及里,合作探究,有效教学》在2013年论文评比中,获江门教育学会二等奖;

2014年4月论文《农村学校校园网建设与维护》在广东省教育学会获三等奖;

2014年4月论文《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探讨与实践》分别获中国教育学会征文评比大奖赛一等奖;

2014年6月论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广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交流活动中获二等奖;

2014年8月论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论坛”荣获一等奖;

2014年12月论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在2014学年度恩平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论文获一等奖;

2014年12月5日论文《小学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尝试》在恩平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

2014年12月论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读书习惯》获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重点科研课题《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国家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2015年3月论文《丰富德育内涵,增强工作实效》获2014年度恩平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2015年5月论文《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中国学校教育研究会荣获一等奖,并已通过《新疆教育》在本期2015年第2期(上)公开发表;

2015年5月论文《学生心理辅导的探究》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梦 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在学校教育研究发表)(国际刊号:ISSN1673-0348)(国内刊号:CN13-1351/TN);

2015年6月论文《合理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创新》在广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优秀论文、教学设计评交流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2015年8月论文《校园运动场馆面向公众开放研究》获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科学论文报告会三等奖;

2015年8月12日论文《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与对策研究》在恩平市2014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获三等奖;

2015年10月论文《依法治校,向管理要质量》在广东省教育学会第十三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征文中荣获二等奖;

2015年10月论文《在信息化发展的新常态下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在广东省教育学会第十三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征文中荣获一等奖;

2015年10月论文《对推进依法治校信息产业问题的思考》在广东省教育学会第十三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征文中荣获二等奖;

2015年论文《以点带面,实现名校教育品牌向区域教育品牌转变》在广东教育第518期发表;

2015年参赛作品《学生心理辅导的探究》在“中国梦 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获一等奖;

(二)勇于创新,科研课题硕果累累:

1994年12月课题《物理新教法的探索》结题,在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选中三等奖;

2011年11月主持的江门市课题《开放、互动、合作、探究 》结题,研究成果推广;

2012年2月课题《有效预习、高效课堂、当堂达标》在广东省教学学会“十二五”立项;

2013年4月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在恩平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立项;

2013年11月课题《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与研究》在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中立项;

2013年11月课题《小学青年女性班主任幸福感的实现条件研究》在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中立项;

2013年12月省级课题《“导学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结题并在广东教育学会课题获优秀课题奖;

2013年课题《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立项研究;

2014年 课题《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在教育部中国教师科研基金重点规划课题中立项;

2014年3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研究》在恩平教育学会科研结项;

2014年3月课题《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在恩平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结项;

2014月5月课题《生命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研究》已列为江门市中小学生命教育课题;

2014年5月课题《生命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研究》在江门市中小学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立项;

2014年9月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的研究》立项通知;

2014年9月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的研究》在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研究立项;

2014年11月课题“有效预习、高效课堂、当堂达标”三整全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广东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结题;

2014年11月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同意结题;

2014年12月课题《小练笔的指导与研究》在恩平市教育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

2014年12月课题《导学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在恩平市教育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

2015年1日16日课题《组织特色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山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研究立项;

2015年3月24日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暨江门市国家专项课题“国学诵读,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15年3月主持的课题《少年儿童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在广东教育学会立项;

2015年3月参与的课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学习的;练习设计研究》在广东教育学会立项;

2015年3月参与的课题《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活动,促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研究》在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中立项;

2015年4月主持的课题《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在广东教育学会立项;

2015年4月主持的课题《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研究》在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中立项;

2015年5月主持的课题《物理学困测差与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在广东省教育厅立项;

2015年5月主持的课题《名师工作室示范、辐射、引领作用的研究》在广东教育学会立项;

2015年6日24日课题《小学青年女性班主任幸福感的实现条件研究》在广东教育学会2015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立项(课题编号:GDXKT4902);

2015年6日24日课题《少年儿童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在广东教育学会2015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立项(课题编号:GDXKT4904);

2015年6月小课题《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在广东省教育学会立项(cy课题编号:gdxk2155);

2015年6月小课题《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活动,促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研究》在广东省教育学会立项(cy课题编号:gdxk511o);

2015年6月小课题《名师工作室示范、辐射、引领作用的研究》在广东省教育学会立项(cy课题编号:gdxkt5154);

2015年8月课题《生命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题(cy课题编号:jmdy2014021);

(三)积极探索,教学设计业绩骄人:

2011年10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在教育部中国科学学会获二等奖;

2013年6月教学设计《东南西北》在广东教育学会获三等奖;

2014年参赛作品《东南西北\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究》荣获一等奖,在全国公开发行(ISSNT和CN)刊物上发表;

2014年4月指导在线教育优质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获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

2014年6月教学设计《摩擦力》在广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设计评选交流活动中获三等奖;

2015年6月教学设计《“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信息技术与数学科的整合探索》在广东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优秀论文、教学设计评选交流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五、近5年获得荣誉:

1987年至1994年,每年都被评为全国、广东省、江门市和恩平市物理优秀辅导教师、江门市教育局优秀教育科研教师、恩平市教育先进工作者;

2000年至2009年,被评为恩平市优秀工会积极分子、恩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风评议”社会监督员、恩平市优秀共产党员、恩平市教育先进工作者、江门市优秀职工之友、江门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恩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江门市“优秀职工之友”、恩平市教育学会学校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2011年至2015,被评为恩平市教育系统“优秀职工之友”、恩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恩城街道办事处先进个人、恩城街道办事处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江门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赛优秀奖、江门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江门市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广东教育》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第三届中小学安全知识暨防溺水知识网络竞赛”优秀教师、广东省教育学会学校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指导委员会会长、广东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教育先进个人。

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领域突出工作:

迎难而上,争当信息化教育的排头兵

本中心学校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区域,地处广东省西南部,属珠江三角洲区域,是粤中粤西交汇之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华,承载着振兴信息技术教育的守望。我自担任恩平市恩城中心校长以来,以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己任,发挥自身引领作用,争做在线教育的领头人。一方面将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于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推动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和汇聚“海量知识资源”的优势,促进教育公平、优质,提高了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推动教育理念变革,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尤其在慕课建设与应用方面勇于探索、创新、实践,工作成绩突出,是本市信息化教育的排头兵。

一、抓机遇,实现信息化网络全覆盖。(一)推进硬件建设。由于历史原因,本市经济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尤其本中心辖区19所学校中,9所是城区学校,而有10所是乡村学校,且信息化建设基础极为薄弱。但我迎难而上,紧紧抓住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和创建“教育强区”的历史机遇,多方沟通筹措资金,历经四年风雨砥砺,共投入7731.47万元,对辖区各校的教学用房、辅助用房、体育场地进行维修和新建,为构建信息化网络奠定了场室硬件基础。同时,我还筹得资金3766.57万元,投放到各校进行网络系统装配和实现在线教育装备,积极推进“互联网+”与“教育教学变革”。现在中心共有多媒体教学平台450个、电脑2480台(学生用机1832台)、计算机室40间、多媒体电教室30间、科学实验室35个、图音体教室60个,所有学校及场室都接入带宽至少100M以上的光纤网络,实现无限量的WLAN信号全覆盖,并装载了在线视频系统,开设了校园网站,实现了网络“校校通”;全中心337个班,全部接入班均4M的光纤通信网络,实现网络“班班通”全面覆盖。(二)提升软件建设水平。积极筹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工程,人人开通工作“微信群”,构建起“微时代”的交流平台,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在“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方面,通过广泛培训和宣传,以及典型应用案例的推广,使教育工作者乐于、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管理,使教育信息化颠覆原有教学,融入教育教学中,对传统教育方式、原常态教学的进行了改变和超越,形成了“教育云时代”高效课堂,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运作效益,特别是利用云计算模式实现集约共享,形成面向师生、面向社会的资源服务云模式,在我的“云概念”促动下,学校教育资源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中,学校教学成绩日渐显著,素质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现在,“在线”素质教育已成为本校素质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已走在江门市前列。其中,由本人主持设计的中心网站荣夺广东省教育系统网站建设第一名,被评为省级“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科研优秀网站典型,学校荣获“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优秀科研单位”、“广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广东省优秀电化教育建设单位”、“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广东省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先进单位”、“广东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先进集体”、“江门市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其中被江门市指定为“在线教育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工作现场示范校,本人有10多次在省级、江门市级的信息化建设与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上作专题经验交流。在我的指导下,辖区第一小学被评为广东省江门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指导多名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及电脑作品制作比赛荣获一等奖,我本人也被省电教馆评为“最佳指导教师”。

二、促运用,推进在线教育提质提速。我围绕四方面工作,积极推进在线教育的教学运用:(一)积极推进“智慧”互联:在运用“智慧校务协同办公”基础上,构建“智慧安全”的在线管理模式,使用了包含传统门禁、考勤、校车、宿舍、饭堂、图书馆功能的一卡通服务,利用“智慧教学”整合成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对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支持,通过“智慧教室”促进“互动教学多媒体系统”,以本人为组长建立互动讨论组,进行分享式教学;实施智慧学习,推进学生学科辅导和应用系统,为家长和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学习门户。(二)实施“教师远程在线”项目:我坚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师培训,发挥了在线教育对教师成长的推动作用。近三年来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100%教师能制作课件并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参加国家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合格率达93%,荣居江门市前列。(三)打造“学生管理在线”服务平台:我根据远程在线的云端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咨询、报名、选课、查询、学籍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工作流程,打造出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自2014年初,我引领中心教研人员,研发了一套网上招生和电脑派位系统,对一年级招生工作进行网上报名和录取管理,辖区学校一年级学生按区域统筹管理,提升了招生工作效率,实施“阳光招生”,提高了社会满意度,深得广东省、江门市及本市区部门、社会各界群众和学生家长的好评。本中心连续2年荣获江门市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奖。(四)成功实现基于“云时代”的在线教育模式:我坚持把在线教育的信息技术渗透到课堂、深入到各学科。一是构建起“云端互动”的在线教育模式:即把网络平台与网络终端相分离,学生手持网络终端,网络课程服务商运营网络平台,教师变成导师,教材变成学材,面向大规模人群,形成大范围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环境,对外开放课堂,实现常态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向常态化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转变,积极引进外部教学能量和融合资源,组成“影子教学团队”,使互联网应用无处不在,师生在线互动交流轻松实现,从根本上解决老师“一个人在战斗”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共同学习,通过在互联网上“晒作业”“晒成长”,实现全方位、大范围的讨论和交流,形成共享、分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二是构建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分析平台。从2013年起,我带领中心团队开发了网上阅卷与分析系统,实现各学科教学信息统筹,高效地提升了各学科教学成绩,素质教育成果喜人:连年来,学校教学综合质量始终保持在江门市最高水平,不少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已经名列江门市前茅。三是建立“互联网+云学校”模式。建立公共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课程,宣传学校的教育实力,加强学校、老师、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建立开放式教育平台,围绕学习诊断、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培优补差、设问答疑、学习社交等学习生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线上面对面的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平台设教育新闻,教育强帖,名师讲坛,教学交流,网友看学校,学生作品、区域频道等子栏目,通过网络和报纸宣传特色,交流经验,提高了学校的品位和办学效果;通过教育平台设立名师讲坛,针对家庭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安全教育等展开专题讲座,使教师,家长,学生受益匪浅。开展了对话教育板块,一些管理理念超前的校长畅谈教育心得,网友与校长的思想进行碰撞,科学有效的方法得到了提炼,引领了教育理念的发展。

三、重创新,提升慕课混合模式实效。我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重创新,强实践,尤其注重提升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效果。(一)创设“名校优质资源在线共享”课堂,通过名师工作室、名校网络课堂、精品课程等构建起慕课模式平台,实现全天向学生开放,让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展现。至今师生注册人数近10000人,为促进慕课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还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组建起“互联网+名优课”模式,开展“晒课”超过3000节,参与课时数之多,荣列广东省首列。(二)坚持把信息化技术应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形成“课堂教学在线”、“课题研究在线”、“课题引领专网资源在线”等应用模式,推动本中心信息化教育科研课题向纵深度发展。四年来,在各级立项或结题共有247个: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159个,地市级24个,县市级48个。共有论文1585篇在各级获奖或发表,其中国家级317篇、省级270篇、地市级123篇、县市级875篇;共有800多件(篇)教师多媒体课件和120件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获市级以上奖励,各类获奖作品总量荣居全市第一位。

联系我们 | 网站动态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中教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