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1.学习经历:1987年至1990年郑州测绘学院,专科毕业;1991年至1994年河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本科毕业;2002年至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生毕业;2013年至今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 博士(在读)

2.工作经历:1988年至2007年在106中学任教师、副校长、书记;2007年至2010年在郑州六中任书记;2010年10月至今在郑州二中任校长。

3.学术兼职和所获奖励或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第四届全球华人探究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河南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兼河南省计算机学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河南省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省级专家指导组成员、郑州市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会专家、郑州市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会委员专家、郑州市人大代表。

所获奖励或荣誉称号:《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移动自主学堂》2014年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等

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领域突出工作

王瑞同志从2010年任郑州市第二中学校长以来,坚持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普通高中阶段创建12个信息化创新实验班,构建了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移动自主学堂,进行了5年多的全学科、全时段、常态化的基于平板电脑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混合式学习实验,转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主持的成果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人在国家级、省级教育信息化大会上经验交流8次,参加全国种子校长培训授课4次;发表专题论文6篇;完成省级教育信息化课题1个,获课题一等奖。所在学校郑州二中为全国C20慕课联盟成员学校、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河南省多样化发展试点学校、河南省生涯教育试点学校、河南省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学校教育信息化项目介绍。

制定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本模型共分为五个阶段,现在还处在第一阶段“移动自主学堂”阶段。

移动自主学堂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组建创新研发团队和教师团队并进行高端培训为组织保障,以建构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形态为路径,以自主开发学习平台为技术支撑,以创办信息化创新班为主要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从2010年3月开始进行教学实践,经历了起步、发展、完善三个阶段,至2014年3月完成了成果的第一轮检验。采取了如下方法:积极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每人一台的ipad学习终端由学校集中采购后提供给学生免费使用。主动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建立研发及管理团队。完善制度规定。如为保证学生正确使用平板电脑,不网络迷航,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教育与管理措施规范学生行为。

构建了移动自主学堂发展模型、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模型、互动式生成课堂模型、四课型渐进式自主学堂课堂形态,互动式作文教学、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基于探究发现的教学等个性化教学模型;自主研发了交互式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学习方式。

迄今为止,郑州二中实施移动自主学堂已有5年多,涵盖了整个高中阶段,已经在3个年级开设了12个创新班,学生共550人。移动自主学堂带来了很多的变化:如学生学习轻松了,成绩提高了,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创新能力增强了,且没有利用网络沉迷游戏现象,没有出现曾担心的视力下降问题。在成长空间、时间、思想自由度上将高中生们从高考制度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为检验移动自主学堂中所达到的教学成效,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从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认知视野、学习效能、存在问题5个维度进行了设计。从问卷情况看,完全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

1.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发生了可喜的转变,课前先学已成为学习流程的一部分,并且成为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所学,他会主动上网进行深度学习和拓展性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深度实现了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呈现出个性特色,通过学习平台的通信功能,学生可以随时把学习问题发送给老师或同学,请求帮助和交流,实现了师生、生生的随时交流。学习平台上设置有错题本,教师也引导学生自觉进行纠错行为,学生的纠错习惯逐渐养成。

2.学生创新能力和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提升。

2013年5月全国中学生创新大赛活动中我校高二学生王盛辉、马式琨、黄书铭设计制作的3D打印作品获奖。2013年9月在第二届河南省中学生技术设计与创新成果展示及评选活动中我校学生秦瑞泽、邱胡晧、杨柳青的作品获一等奖。2013年12月高二学生赵思旭研发出波音737NG的自动驾驶仪模式控制面板,并且获得了将近400个来自海内外的订单。

2014年4月我校高二学生丁艺嘉同学在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在“河南省中学生技术设计与创新成果评选”比赛中,我校学生闫泽德平、秦瑞泽、周恩康获得一等奖,李国毓、赵明哲、杨思钒获得二等奖;另外两支以仇泽昊、周啸峰同学为队长的参赛队在现场制作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2014年9月我校高一创新班学生唐舒眉获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一等奖,高二孙钰翔获二等奖,宋佳璇获三等奖。另有3名学生获河南省二等奖。

2015年3月我校创新班学生宋佳璇和范腾的项目《矿泉水瓶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荣获河南省第二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自主招生推荐奖和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智慧”奖。

3.教师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成绩,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教改意识增强,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李正成老师于201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15年教师节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专程到郑州二中看望和慰问李老师。谢爱萍老师的课例《对数函数及性质》获第十七届全国信息化教学大奖赛全国一等奖。杨杰老师的课例《文章写作与修改——培养创新意识》、周俊老师的课例《河流地貌的发育》河南省一等奖。2015年我校生物教研组参加全国慕课联盟组织的微视频大赛获得二等奖。

4.学校影响力扩大。得到了教育部、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2年9月我校创新班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引起广泛关注。

2013年6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省市领导陪同下到郑州二中调研信息化创新班实验情况。

2013年9月24日我校作为全国高中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信息化教学应用现场观摩活动,并在大会上做经验交流。

2013年12月26本人参加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并做经验交流。

美国托马斯.杰斐逊科技高中的伊万.格雷泽校长于2012年10月到我校考察移动自主学堂,并与我校签订合作协议。

2012年11月第44期全国中学校长培训班全体学员到我校考察移动自主学堂项目,引起强烈反响。

2014年3月19日教育部在官方网站通报表扬郑州二中移动自主学堂。3月20日中国教育报发表长篇新闻报道移动自主学堂。

2015年1月我校荣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称号。

2015年5月15日教育部官网发文表扬郑州二中。5月22日—25日郑州二中代表河南省到青岛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大会。

2015年9月1日,郑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郑州二中调研信息化教学情况。

2015年9月2日郑州市市委书记吴天君到学校看望慰问我校创新班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李正成。

5.个人成果及论文论著

《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移动自主学堂》2014年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构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移动自主学堂研究报告》2014年获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一等奖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课题省级课题《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移动自主学堂构建研究》于2013年3月立项,2015年结题,被评为一等奖

《开放办学——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的策略》2015年获河南省教育干部培训暨学校管理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

《思维可视化与多屏交互环境》2013年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

《移动自主学堂及其应用》发表于2014年第6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Based on Hybrid Learning》(《在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性研究》)2014年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的《HYBRID LEARNING CONCEPT &APPLICATION》(《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及应用》);

《基于移动自主学堂的教学模式初探——以郑州市第二中学为例》2014年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第七期(总第255期);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研判与自主学习》2015年发表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第2期;

《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自主学堂教学设计研究》2015年发表于《数字教育》第2期;

6.项目创新性

(1)理论与方法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构建。确立了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创造良好环境的培养模式。

与高校合作,科研落地中学前沿。河南师范大学将研发服务实验室建立在我校,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及时搜集需求,即时数据分析,快速量身定做,有效解决了教师个性化教学需求问题。教育部领导充分肯定了这种合作形式。

(2)教与学模式创新

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教师既是教学实验的需求者,也是参与者;既是应用者,也是开发者。改变了以往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应试教育做法。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共性学习转变为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显著提升。

项目的规模和形式在全国是少见的。移动自主学堂是全学科、全时段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改革,这种大规模教学实验在全国普通高中阶段来说是少见的。

(3)教学环境创新

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移动自主学堂整合了数据采集分析,跨区域、全时段泛在学习环境构建,教师资源的聚合、再现与分享,教学需求的及时响应与开发,学生对学习资源的主动自觉合理使用,学习过程的记录与即时反馈等六个支撑要素,这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7.项目复杂性

本项目是一项集全校之力进行重点研究与实践的内涵提升工程,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将多维度要素整合聚集起来,进行整体规划与实施。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型的建立,为项目确定明确的目标与路径;二是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立,包括无线网络环境、教学资源、学习平台、平板电脑移动终端、交互式白板等;三是研发移动自主学堂的的发展模型和教学模型,探索出“四课型渐进式自主学堂”的教学模式;四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五是建立管理研发团队,负责推进和管理项目,研发和提升项目;六是进行教师培训,形成数字化学习师资队伍的培训体系;七是为学生搭建多种成长平台;八是建立学生学习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8.项目成熟性

本项目已经开展四年多,毕业两届学生,每年招收四个创新班,共有12个班,经过四年研究与实践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信息化教学项目。一是招生、运行的体制机制成熟,创新班已经成为郑州二中的品牌班级、特色班级;二是自主研发的学习平台稳定成熟,四年来学习平台不断改进提升,交互越来越便捷,学习报表每天反馈给学生;三是教学模型成熟,构建了多层次、多角度教学模型;四是师资培训体系和机制成熟,包括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五是教师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成熟;六是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成熟。

9.项目示范性

本项目产生了广泛的示范效应。一是学校多次参加全国大型教育信息化大会、展览活动,进行现场展示和介绍;二是在全国、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作经验交流;三是教育部网站多次表扬郑州二中,中国教育报长篇通迅报道郑州二中;四是每年有几十所学校、单位来学校考察、参观信息化教学情况;五是郑州二中的案例被多个杂志社、专著、课题组、科研机构引用;六是与天津41中进行了项目合作,该校成为我校项目的推广学校;七是与美国公立学校排名第一的托马斯.杰斐逊科技高中进行项目合作,开展经常性同课异构等交流活动。

联系我们 | 网站动态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中教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