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王浩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学位。现任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民进上海市委常委闵行区委主委,上海市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管理研究,主持过区域职业教育联盟的实践研究、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海市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体系的研究、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等一系列研究课题,参与的研究成果获得过国家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特等奖。

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领域突出工作

王浩局长提出了“以信息化加速闵行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在王局长的部署和带领下,闵行教育系统信息化取得了以下突出成就:

一、 闵行区教育局信息化建设以学生快乐学习为核心、以信息化教学变革为核心切入点,直面难点、全力推进,三年来已经成为信息化教学覆盖学校、师生面全国最广的区。

1、 闵行区已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电子书包实践区:三年多来全区135所中小学中的66所已经加入到了电子书包项目,覆盖到1万多学生。基于“电子书包”的技术应用、数字化课程建设、数字化学习方式变革、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数字化交互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等有针对性的主题培训,建设了一支具有数字化教学管理理念的校长、教导主任、信息中心主任的管理队伍;一支具有信息素养的各学科数字化教学教师队伍;一支数字化学习效能评估的专家队伍。

2、 在电子书包的广泛应用中,摸索了学生自购终端的BOYD模式,已经使得全区有近100个班级的新增到电子书包的实践中来,探索了一条全区电子书包推广普及的 “经济可行”的途径;

3、 建设了区域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覆盖了全区所有师生,75%的学校教师成为资源平台上的活跃用户,大量的共享、引用、评价各类教学资源真正实现了以使用活跃度为主要指标的优质资源的生成机制,有效拓展了教师们的资源获取途径、提高了教师们的备课效率。

二、 闵行区教育局的信息化建设注重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系统化地覆盖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全人群、全流程,使得信息化工作点点联动、环环相扣,避免了信息化中常见的单点、孤岛,成就了一潭数字活水。

1、 在面向教学的“学习方式变革”项目的同时,实施了 “数字校园”项目,二十多个学校结合本校特点,开发了接地气的校园应用APP,比如课堂行为记录魔法棒、数字运动会、班级自主管理系统、行规实时检查、我爱朗读等应用,探索了学生校园生活中过程数据的活化生成、海量采集、自动记录;

2、 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持续地整合了全区学生的成长数据,为学生综合评价提供了数据基础。累计记录了2066万条、1.8亿数据元的海量数据。

3、 大力建设了“云录播”,40多个学校的课堂实录使得课程评价、教师学习提供了、名家点评更加高效及时,特别是对于新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作用明显。“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为教师的全面评价、持续提升提供了客观“大数据”。

4、 “财务精细化数据管理平台”,全流程地监控实施进度、资金流转、审批,提升了项目的可视性管理;“学校办学水平绩效评价系统”为学校的办学进行了数字化的“体检”,取消了盲目评价、重复评价,减轻了学校负担,“以数据积累为特征的过程性、诊断式评价”,强化了评价、改进、重建的管理链,提升了评价效能,凸显 评价的引导、改进功能。

三、 闵行区教育局数字化建设的全部门参与、扎实推进,取得的辉煌成就跟完备的组织保障密切相关。

1、 区教育局专门组建了王局长亲自挂帅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并以月度例会的形式召开下属各级本门的一把手会议,有效打通部门墙、推进全流程打通、加强各部门协同,凝聚全员共识:信息化是闵行教育现代化的最重要抓手。

2、 以结果为导向,量化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落地到与个人、部门绩效考核中去。同时加强过程监控、难点帮扶,推行了“智慧传递”等系列的经验共享活动的、“小共同体的帮扶与共享”团队。

四、 王浩局长在闵行教育局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特别重视了生态环境建设。

1、 闵行区是上海的人口导入区,工业底子薄、人口多,财政用钱的地方很多,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很大,王局长亲自到个相关委办局沟通、交流,多次召开区专题协调会,达成了教育、卫生、财政、科委、体育等多方积极协作的合力机制。

2、 形成全区重视教育、认同信息化对于闵行教育在全市18个区县中“弯道超车”的关键作用,逐步形成了有利于信息化推进的“生态大环境”。

3、 与市教委积极合作,使得“上海市数字化学习研究所”落户闵行区教育局,并与中国电信、东方有线等专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有力地聚合了科技企业资源、人才资源进行数字化教育研究。

4、 教育信息化已经纳入“智慧闵行”建设,下发《闵行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五、 在闵行教育系统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王浩局长重视从机制体制创新层面激发全员活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1、 探索了整体购买服务模式,引入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补足了教育系统IT专业能力的短板、较少了多环节的沟通成本、全程一体化的服务响应机制,高效地达成了“电子书包”、“云录播”等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

2、 探索建立了专项奖教基金,量化透明评优激励,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主动性。

3、 探索建立富有激励功能的教师收入分配机制。

联系我们 | 网站动态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中教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