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市武平县实验小学校长刘添昌:为农村孩子开启一扇通往世界的门
作者:    浏览:14510

福建龙岩市武平县实验小学校长 刘添昌

2017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颁奖典礼将于5月10日在清华大学举行。届时,百余位获奖人将带着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索走进荣誉的殿堂。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背后,有哪些睿智的思考、动人的故事?为寻找这些闪光的珍珠,我们分赴全国各地,深入教育一线,特推出此系列报道。

——编者按

1910公里,这是从北京到武平县的距离。

穿过一条又一条隧道,大巴车疾驰而过,已驶入目的地——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窗外层峦叠嶂、鸟语花香,或舒或卷的云朵在空中变幻多姿……这片位于闽、粤、赣三省交汇处的红土地委实风景秀丽。但不得不说的是,武平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

经济虽不甚发达,但武平向来重教,曾依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把一代又一代学子送出了大山。如今,有一批敢为人先的武平教育人,借助教育信息化的东风,用一台台电脑链接了海量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孩子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门。记者此行要寻找的武平县实验小学校长刘添昌便是其中一位。

从事乡村教育24年,他敏锐地抓住改革契机,多方寻找资金支持,与持反对意见的家长耐心沟通,终于带领教师团队迈开了教育信息化的探索步伐。为什么一定要顶住各方压力在乡村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这位福建省教育先进工作者、福建省“十三五”名校长培养人选、福建省骨干校长、龙岩市名校长、2017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优秀个人刘添昌。

福建龙岩市武平县实验小学校长刘添昌接受中教全媒体专访

乡村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

记者:刘校长,您从事乡村教育24年,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契机促使您开展教育信息化?

刘添昌:1993年走上三尺讲台以来,我一直都在教学一线。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课堂主要以老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相对被动。2012年,我参加福建省“骨干校长”培训的时候,有机会到外地考察学习。看到发达地区的教育比我们先进这么多,我触动很大。当时就思考:农村的孩子怎样才能像发达地区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资源?怎样开发这些资源为我们办学所用?恰逢县里正在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县和教育强县,我们就顺势抓住这个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从此开启了教育信息化的摸索之路。

记者:有人认为,在乡村学校推行教育信息化最大的障碍是经济问题。也有人认为,钱不是难题,难题是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您怎么看?

刘添昌:在武平县推广教育信息化有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那就是我们县尤为重视教育。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局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支持我们购置现代信息化设备,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还有当时我所在的武平县平川中心学校有一个非常好的教师团队,他们内心深处对于教育信息化有一种迫切的需求,所以很积极地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过,在推行之初还是存在一些困难,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家长。

记者:家长的顾虑是什么呢?学校怎样说服家长改变观念?

刘添昌:最初家长之所以提出异议,是因为对教育信息化缺乏了解,甚至还把网络教学和电子游戏关联在一起。他们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现在搞信息化教育别把孩子引入歧途。另一方面,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参差不齐,困难的家庭要购置电脑、安装宽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打消家长们的顾虑,促进家校协同育人,我们在家校沟通方面做了许多尝试。比如,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定;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全体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今后的设想;邀请家长进课堂,跟孩子一起享受课堂,了解我们平等互动的教学方式。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微信企业号、微信群做好教育资讯的传播和家校互动。慢慢地,家长和学校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协同育人的工作也就得以顺利开展。

记者:如果不在乡村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对农村的孩子有什么影响?

刘添昌:我们现在处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如果我们的孩子还是局限于书本中的一点点知识,那就真的是落伍了,将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等一系列因素,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所幸的是,目前教育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从享受资源到建设资源,乡村教师开辟“新讲坛”

记者:人们一般认为,乡村学校仅仅是通过信息化来享用外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可实际上您所在的学校的老师还参与到资源的建设中来了。

刘添昌:是的,初始阶段我们主要是借鉴和利用别人的优质课程资源,后来通过不断地探索,老师们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开始积极行动起来自己学习制作微课。我们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一师一优”晒课、龙岩市课件制作比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等创新与实践活动,通过这些锻炼打造了一支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令人欣慰的是,当老师们把自己创建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等上传到网上时,受到了教育同仁的一致赞誉,大家体会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被认可的喜悦!觉得自己不光能共享资源,还能参与到共建过程中来。通过我们传输的资源,有许多外校的孩子也学到了知识,互联网的连接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满足当下教育的需要?您招聘教师时最看重的品质是什么?

刘添昌:我觉得在任何时代和环境下,教师的师德修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都非常重要,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和扎实的教学技能。我读师范的时候,学校非常重视对教师基本功的培养,比如备课、书写、简笔画等。现在信息技术走进了课堂,光有这些基本功还不够,还应当具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校长,我比较看重教师的创新思维,敢于打破常规,把新技术或者新理念与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无论教学方式怎么变,都应向学生提供本真教育

记者:您觉得小学教育在一个人的终生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刘添昌: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教育就是垒起万丈高楼的一块基石。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的时候,孩子们就像一张张白纸。我们希望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习惯,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同时对知识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记者:就像您刚才提到的,小学阶段的主要功能在于奠基,是不是没有太多应试的压力恰恰为推行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刘添昌:其实,推行信息化和提升教育质量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我个人认为二者是一种磨刀和砍柴的关系。有的老师可能最初也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认为自己去尝试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抓教学质量了。可是,仔细思考就会发现:相比曾经的“灌输式”教学,现在的信息化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爱学、乐学,学习效率和成绩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记者:无论教学方式怎么改变,您认为最应该向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刘添昌:教育面向的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无论环境和条件怎么变,都应抛弃功利的羁绊,关注孩子的成长。我觉得应该遵循教育规律,为学生提供本真教育。我们要走进孩子、理解孩子、认识孩子、赏识孩子,最后引领孩子,使孩子不但接受教育,而且还能够保持独特的个性。

坚守初心,与时俱进,共筑学生美好未来

记者:您之前任武平平川中心学校校长,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经验丰富,这种经验是否有助于您迅速胜任武平县实验小学校长的角色?

刘添昌:武平县实验小学是百年老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今年我刚到任,觉得老师们从内心深处接纳了我,这确实得益于教育信息化。之前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在现在的教育管理中,在和老师们的沟通中引起了共鸣,帮助我很快适应了新的岗位。

记者:作为校长,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时候会重点抓哪些工作?

刘添昌: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是争取各方支持获得资金,把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起来。其次是师资培训,从理念的转变到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提升团队的能力。另外一点是注重引导家校合作,重视沟通,让家长们了解并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工作。

记者: 您是龙岩市“名校长”、福建省“骨干校长”,今年获评在线教育奖励基金优秀个人,这份荣誉对您意味这什么?

刘添昌:获得这份荣誉的感受可以用三个“特别”来总结:一是特别高兴。几年来,在闽西革命老区这片红土地上,带着自己的初心做了一些该做的工作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能够得到认可我非常高兴。第二个是特别欣慰。武平县是欠发达地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够得到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和全通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令人感到欣慰。第三是特别憧憬。在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会越办越好,孩子们也一定会收获更加美好的未来!

采访手记:

从未见过有这样一个地方:经济欠发达的一个山区小县城,却能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高标准的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地创设了高品位的现代化校园。直到去了武平县,才深深地感受到:在这片红土地上,在这特有的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中,刘添昌校长与师生们一起铺设了教育信息化之路。目前,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室等都在师生的教与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身处大山的孩子们与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建立了连接。

在乡村教育的讲台上坚守了24年的刘校长,目前仍在教学一线。“学生会因为您是校长而在您的课堂上比较乖吗?”刘校长笑着回答:“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吧!但我觉得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是靠校长的职位,而是通过人格魅力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孩子们爱上课堂,所以我还在努力。”

这样一位自我要求严格的校长在儿子面前却是一位民主型父亲。“儿子现在读初中了,我们无话不谈,很享受这种朋友式的关系。”为人父与为人师,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交织中,他对自己的孩子和学生的期望是一样的吗?

“‘爱生如子’是句俗话,也是句实话。我想,只要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都深有体会。对我来说,每天看到学生就像看到自己孩子一样,非常喜欢和爱他们。所以,跟我对自己孩子一样,希望我的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朴素的话语,有力的行动,正是有无数像刘校长一样扎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孩子们的明天才变得更加绚烂多姿!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5358.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进入产品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