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校长专访 |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高尚兵:低空经济浪潮下的职业教育协同创新
作者:    浏览:13408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高尚兵

当无人机划破云端、eVTOL飞行器点亮城市天际线,曾被忽视的百米低空正成为技术与产业的“黄金走廊”。从2021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剑指万亿级市场,并正在物流、交通、农业等领域催生“低空+”融合新范式。

中教全媒体打造全新低空产教专栏,邀请低空经济领域的探路者,寻航低空经济的产教融合发展之路,建立产业智库,为打造“低空之城”注入新动能。本期瞭望塔嘉宾是来自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高尚兵院长,他将带着学院的建设经验围绕“低空经济浪潮下的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主题与中教全媒体展开对话。

栏目:校长专访

作者:张晓蒙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航院)于2016年正式挂牌成立,仅几年时间,便在全国航空装备类专业高职院校中崭露头角,据“金平果”2024—2025高职院校排行榜显示,江苏航院在全国336所航空装备类专业高职院校中位居第5。并累计为大飞机产业链输送技术骨干超5000人,已成为全国航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标杆院校。

以“454”人才培养模式 精准对接低空经济人才需求‌
中教全媒体: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江苏航院作为全国航空类专业覆盖最全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是如何做到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

高尚兵:在国家政策驱动下,我校以“联域贯链”理念为核心,创新实践“四对接、五建设、四递进”的“454”人才培养模式。

(1)四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链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岗位要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对接、学生发展与评价体系对接。例如,我们联合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40余家企业开发《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修理》等核心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无缝衔接。

(2)五建设:通过建设“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基地、金师团队”,破解传统职教痛点。我校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引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航空制造全流程;师资团队包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企业导师深度参与教学。

(3)四递进:从基础能力到创新能力分阶段培养。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如“龙潭长江大桥无人机牵引先导索”,8分钟完成传统5小时作业,节约成本80%,充分体现实践能力。

目前,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六年超98%,对口就业率85%,累计为大飞机产业链输送技术骨干超5000人,已成为全国航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标杆院校。

专业群与产业紧密协同 助力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中教全媒体: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始终紧跟低空经济产业链需求,21个涉航专业中19个位列全省第一,近期是否新增无人机运维、低空交通管理等方向?能否结合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的布局,谈谈专业群与产业的协同效应?

高尚兵:是的,我校依托镇江市“四群八链”产业体系,动态调整专业方向。

(1)新增内容:将在目前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城市空中交通管理(UAM)”“低空监管技术(UTM)”“eVTOL运维”等方向课程,覆盖未来低空交通网络的核心需求。

(2)协同效应:园区内聚集了费舍尔航空部件有限公司、航天海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等32家涉航企业,我校与其中16家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深度绑定。例如,航空材料专业群与菲舍尔航空部件公司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年均培养200名复合型人才;与中国商飞共建“大飞机班”,定向输送C919项目技术骨干300余人。

这种“一专多企”“多专一企”的协同模式,使专业群精准匹配制造端、运营端、服务端全链条需求,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共生共荣”的生态。

中教全媒体:江苏低空经济专利量占全国40%以上,学院在服务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集群中有哪些具体布局?学院是否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或行业认证?

高尚兵:我校始终以服务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集群为己任,通过“政园行专企校”六方协同机制,通过平台共建、产业学院联动、标准引领三大路径,深度融入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发展:

第一,平台共建:依托航空航天产业促进会,打造全产业链专业群生态。

(1)协同平台:作为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促进会牵头组织者,联合政府、园区、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依托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整合中航工业、航天海鹰等32家涉航企业资源,形成覆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全链条协同网络。

(2)六大专业群:围绕全航空产业链需求,建成无人机应用技术、航空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机载设备装配调试、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空中乘务六大专业群。其中,无人机专业群以及空中乘务专业群入选“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航空复合材料专业群与园区企业联合开发《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修理》等核心课程,年均输送技能骨干300人,精准匹配国产大飞机、eVTOL等产业技术需求。

第二,产业学院联动:深化校企共建,赋能细分领域。

(1)低空经济产业学院:与峰飞航空科技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将聚焦无人机运维、城市空中交通管理等方向,联合开发eVTOL运维课程体系,建设虚实结合的实训平台,年均培养复合型人才200名。

(2)航空服务产业学院:联合东航江苏分公司、东部机场集团成立“航空服务产业学院”,开设“东航优选班”“航空地面服务班”,引入VR模拟舱、智慧票务系统等先进设备,服务覆盖长三角7大民用机场。

(3)大飞机产业学院:与中国商飞共建“大飞机现代产业学院”,覆盖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机载设备装配等专业,为C919项目技术骨干的输送持续注入动力。

第三,标准制定:引领行业规范,强化技术话语权。

(1)教学标准:作为全国航空行指委无人机专指委主任单位,牵头制定《高职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覆盖全国200余所职业院校,成为行业人才培养的权威依据。

(2)行业认证:参与认证体系设计,并成为江苏省首家获民航局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培训资质的高职院校,力争年培训持证人才超1000人。

学院还牵头制定完成了全国职业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并主持了无人机测绘技术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和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国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获教育部立项建设。

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化“平台+学院+标准”三位一体模式,推动低空经济从“政策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助力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低空经济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当前的迫切需求

中教全媒体:在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立方面您认为哪些是比较迫切所需的?

高尚兵: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亟需建立覆盖全链条的标准体系以保障行业规范化发展。当前迫切需要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 空域管理标准

(1)动态监控与调度:需制定低空空域动态监控技术规范,明确空域划分、飞行器动态监管、冲突预警等要求,提升空域利用效率。

(2)飞行审批流程:建立标准化低空飞行审批流程,简化通航飞行申报程序,推动“一网通办”平台建设。

2. 安全与运维标准

(1)无人机安全操作:细化无人机适航认证、飞行安全距离、应急避障等标准,降低事故风险。

(2)eVTOL适航认证:针对城市空中交通(UAM)载具,需明确eVTOL设计、制造、运维全流程安全标准。

3. 技术认证与人才培养标准

(1)职业资格认证:完善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低空数据治理工程师等认证体系,实现“持证上岗、技能分级”。

(2)教学与实训标准:推动全国统一的低空经济专业教学标准,如我校牵头制定的《高职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覆盖全国200余所职业院校。

4. 跨行业融合标准

“低空经济+”场景规范:制定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生态监测等细分场景的操作规范。

三方面布局 培养“高精度、跨领域、强实践”的技能型人才

中教全媒体:中国低空经济预计万亿级市场规模,学院如何看待这一趋势对航空类技能人才需求的影响?学院在师资引进、设备投入方面有何长期计划?

高尚兵: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对技能人才提出了“高精度、跨领域、强实践”的核心要求。根据工信部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领域人才缺口将达53.6万人,其中制造端技术岗位缺口占53%,运营端应用岗位缺口占28%,服务端管理岗位缺口占18%。对此,我校从三方面系统布局:

第一,师资建设:引育并举,打造“双师双能”团队。

(1)顶尖专家引领:聘请龙头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创就业导师,组建涵盖各行各业该领域专家的“双师型”团队。

(2)实战能力强化:推行“校企双聘”机制,教师每年需完成至少2个月的企业实践,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项目。

(3)未来储备计划:计划未来三年积极引进无人机运维、eVTOL技术等领域博士师资,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共建师资培训基地,覆盖航空新材料、低空监管等前沿方向。

第二,设备投入:虚实融通,构建全产业链实训生态。

(1)国家级基地支撑:依托教育强国项目和特别国债项目,建成“五位一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包括国家级航空虚拟仿真教学中心、无人机外场实训中心(2.1万平方米)及航空服务智慧实训中心。

(2)企业标准导入:引入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同步更新,覆盖航空制造、低空数据治理等全流程。

(3)开放共享机制:实训基地年均服务企业员工培训,并为中小型涉航企业提供技术诊断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第三,终身教育:精准赋能,服务产业迭代与区域发展。

(1)技能提升计划: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无人机+乡村振兴”定向培训,年培训退役军人、返乡青年,推动农业飞防技术覆盖率提升。

(2)服务国家战略:与应急管理部共建低空应急救援培训中心,积极参与培训基层消防员,有效提升灾害响应效率。

未来,我们将持续以“联域贯链”模式破解人才供需矛盾,为中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基石。

中教全媒体:在校企合作中,学院如何通过实训基地和订单班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高尚兵:我校以“三式育人”模式赋能中小企业:

(1)“一专多企”定向式育人:深耕地方产业集群,面向航空复合材料专业,与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40余家企业合作,开发《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修理》等核心课程,年均输送技能骨干300人。

(2)“多专一企”协同式育人:与中国商飞共建“大飞机班”,覆盖飞行器数字化装配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飞行器维修技术等多个专业,实施“理论+实践+认证”三段式培养,累计输送C919项目技术骨干300多人。

(3)“一专一企”订单式育人:与中国东方航空江苏有限公司合作,围绕航空服务成立“东航优选班”,毕业生升空率达达30%,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名前列,专业所在专业群入选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与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围绕机务维修成立“东航机务班”,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中教全媒体:未来学院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战略方向是什么?

高尚兵:我校将聚焦三大行动:

(1) 技术引领:建设eVTOL运维实验室和低空监管技术中心,培养城市空中交通管理人才;

(2) 国际拓展:深化“一带一路”职教合作,输出中国低空职教标准;

(3) 终身赋能:打造全国低空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年培训规模超5000人,服务产业迭代升级。

以“低空经济+”为核心 为多领域人才建立培养体系

中教全媒体:对“低空经济+”学校有没有相关的人才培养(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碳中和等方面)?

高尚兵:我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低空经济+”为核心,构建多领域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1. “低空经济+城市治理”

(1)智慧城市管理:在开设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中,融入低空交通规划、无人机巡检、智慧城管等方向的课程,拓宽就业渠道。

(2)应急管理:与应急管理部共建低空应急救援培训中心,开发无人机三维建模、物资投送课程,年均培训基层消防员1000人次,灾害响应效率提升3倍。

2. “低空经济+乡村振兴”

(1)农业飞防与生态监测:开设“无人机+精准农业”定向班,联合大疆创新、极飞科技,积极培训农业飞防技术员,助力农药利用率提升。

(2)乡村物流网络:与京东合作开发农村无人机配送课程,推动“最后一公里”物流覆盖,服务县域经济振兴。

3. “低空经济+碳中和”

(1)绿色航空技术:在航空复合材料、新能源动力领域增设课程,培养eVTOL清洁能源运维、轻量化材料研发人才。与峰飞航空科技共建实验室,研发氢燃料电池无人机技术。

(2)生态监测与碳汇评估:开设低空遥感技术方向微专业,联合环保部门开展森林碳汇监测、湿地保护等项目,培养碳中和领域技术员。

低空经济标准体系与人才培养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校将以“育匠赋能”为使命,通过产教融合、标准创新,为“低空经济+”多元场景提供坚实支撑。

访后谈

高尚兵院长提到,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承载着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的双重使命。未来职业教育在低空经济领域将大有可为,并希望能够通过“四链融合”(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构建开放共享的育人生态,让职业教育成为产业腾飞的“推进器”。为中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助力万亿级产业蓝图落地成真!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47330.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