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院长专访 |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航空学院院长王永虎:聚焦中西部山地低空经济,培养低空高素质技能人才
作者:    浏览:11707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低空经济产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作为重庆市首个高职院校航空类二级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航空学院在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近日,中教全媒体专访了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航空学院院长王永虎,围绕学院的办学特色、低空经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未来前瞻性布局进行深入交流。

栏目:院长专访

作者:张晓攀

构建低空经济全链条专业布局 服务区域低空经济发展

中教全媒体: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航空学院有哪些办学特色?

王永虎: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航空学院作为重庆市首个高职院校航空类二级学院,现为“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市级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致力于服务成渝地区低空经济与民航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下四大办学特色:

第一,全链条专业布局,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航空学院聚焦低空经济产业链核心环节,构建了以通用航空器维修为基点、数字化制造为支撑、无人机应用为延伸的“三位一体”专业群体系。核心层是以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作为根基,培养具备低空飞行器适航维修、零部件改装等强化实操能力的技术人才,直接服务低空经济运维需求;技术支撑层是以新增的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聚焦低空飞行器维修场景中的数字化建模与虚拟装配,培养能够运用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维修流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传统维修向智能运维升级;在场景拓展层中,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深度赋能低空经济多元场景,既覆盖无人机组装调试、数据处理等技术运维能力培养,也可以延伸至机场运行服务(如无人机辅助巡检起降点)、民航安全管理(如无人机安防监测)等场景,构建起“载具维修-数字赋能-场景落地”的协同培养生态,形成“技术运维+管理服务”双轨并行的培养路径。

第二,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航空学院依托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中国集训基地(2023年建成)和永川大安通用机场的区位优势,构建了立体化的校企协同育人生态。与天鹰兄弟无人机、驼航科技等20余家航空类企业合作,共建覆盖通用航空器维修、无人机应用等领域的实训基地;引入DHC-7支线客机、R44直升机等通航飞机作为教学设备,开展航空器维修实战化教学。采用“整机认知—系统拆装—场景应用”三阶段培养路径,从航空器结构认知到复杂系统拆装(如CFM56涡扇发动机维修),再到无人机物流配送、机场巡检等真实场景应用。

第三,竞赛引领教学,创新反哺产业

航空学院以“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为核心载体,构建了“以赛促学、以创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形成竞赛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育人生态。依托世赛基地优势,承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重庆赛区飞机维修项目,近三年师生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飞机故障检测与维修赛项”“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太空系统工程赛项”等国家级赛事中斩获佳绩,覆盖航空器维修、太空系统设计等高技术领域。2024年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唐凡的集训经历更成为教学标杆,带动“赛教融合”课程改革,实现技能训练与行业标准无缝衔接。

第四,社会服务立体化,产教生态闭环

航空学院构建“教育+产业+公益”协同发展模式,形成人才培养与产业联动的良性循环。

科普教育与公益服务:依托永川区航空航天科普基地,打造“童心启航·逐梦航空”研学品牌,开展航空科普讲座、课程及技能培训,覆盖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十几所所院校,累计服务近万人次。

产业赋能与人才输送:开设CAAC无人机执照培训项目,已正式开班培养专业操控员;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5%,向航司和机场公司等企业输送大批技术人才,精准匹配低空经济产业链需求。

真实场景生产实践:与永川高新区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承接“无人机+物流”末端配送、“低空+茶竹文旅”等真实生产项目,推动学生技能直接应用于低空物流、文旅融合等新兴业态。

通过“科普普及—人才培养—产业落地”的全链条服务,学院既实现低空经济知识的社会传播,又通过校企合作反哺技术研发与生产创新(如联合企业开发高原高寒重载无人机),形成“教学赋能产业、产业驱动教学”的闭环生态。

中教全媒体:请介绍一下航空学院有关低空经济专业建设情况?

王永虎:特色化定位:立足山地经济,服务国家战略

航空学院面向低空技术的专业建设方面,聚焦西南山地低空应用场景,依托重庆“山地城市+立体交通”的独特需求,构建以“复杂地形飞行器运维”“山地应急救援”“低空物流配送”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政校行企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实现教学与产业需求“零时差”对接。

差异化路径:紧扣区域需求,创新专业方向

主导专业群重构与升级。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上新增“低空飞行器适航维修”方向,强化山地环境下智能飞行器系统检测、纯电、混电等动力系统维护等技能。将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专业拓展至“低空起降点规划与运营”,覆盖无人机机场、垂直起降场等新型基础设施管理;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增设“山地复杂环境作业”模块,重点突破峡谷穿行、城市楼宇避障等技术难点。新增“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引入“轻量化零部件3D打印”前沿微课,技术赋能数字化建模和虚拟装配,助力重庆低空装备本地化生产、虚拟装配和智能化维修。

立足山地低空应用场景 培养低空经济高素质技能人才

中教全媒体: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航空学院在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差异化定位?

王永虎: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航空学院立足山地城市地理特征,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需求形成三大差异化定位:

一是聚焦山地复杂场景的运维技术能力培养。针对重庆山地地形复杂、物流与巡检需求突出的特点,强化学生在山地农业植保、峡谷电力巡检等场景的操控技能,以及高湿度环境下低空飞行器动力系统的维修能力。

二是构建“低空+山地物流”产教融合模式。依托永川大安通用机场,联合天鹰兄弟无人机等企业开展“无人机+物流”真实生产项目,测试高性能无人机在茶山、竹海等崎岖地形的运输路径规划与避障算法,以及低空飞行数据处理能力。

三是强化山地应急与安全领域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将山区巡查、峡谷搜救、应急救援等场景融入学生竞赛中;增设山地机场危险品运输、立体交通风险处置等课程模块,为重庆输送兼具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安检人才,成为西南山地低空经济产教融合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教全媒体:低空经济爆发式增长下,您认为产业侧最紧缺哪几类人才?学院如何快速响应这种需求?

王永虎:在低空经济爆发式增长背景下,产业侧最紧缺以下三类人才:

1. 新型飞行器技术应用人才:包括无人机操控、航线规划、复杂场景运维(如eVTOL山地物流、电力巡检)及多源数据处理能力,以满足农业植保、应急救灾等垂直领域需求。

2. 低空飞行器维修保障人才:需掌握通用航空器(如直升机、eVTOL)的精密维修技能,尤其是山地高湿环境下的动力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能力。

3. 低空交通管理与智慧运营人才:涵盖低空空域动态监管、低空物流网络优化、飞行安全风险评估等复合型能力,支撑包括UAM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构建。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航空学院通过四大路径快速响应需求:

一是动态调整专业体系,新增“无人机应用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等专业,开设CAAC无人机执照培训,直接对接企业资质认证;

二是优化现有专业内涵,面向低空经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教学-研发-生产”闭环;

四是强化技术反哺,通过低空经济产业学院与企业联合研发项目,又能同步转化为教学案例,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助力重庆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城”

中教全媒体:航空学院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低空经济人才培养高地,助力重庆市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

王永虎: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航空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低空经济人才培养高地,助力重庆市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接产业链需求,构建特色专业群

航空学院聚焦低空经济产业链核心环节,构建了以通用航空器维修为基点、数字化制造为支撑、无人机应用为延伸的“三位一体”专业群体系。其中,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既可以深度赋能低空经济多元场景,既覆盖无人机组装调试、数据处理等技术运维能力培养,也可以延伸至机场运行服务(如无人机辅助巡检起降点)、民航安全管理(如无人机安防监测)等场景,形成“技术运维+管理服务”双轨并行的培养路径。

2、深化校企协同,共建实训基地

学院与永川大安通用机场、天鹰兄弟无人机、驼航科技、重庆机场集团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开展“整机认知—系统拆装—场景应用”进阶式培养模式。例如,与天鹰兄弟无人机合作开展“无人机+物流”末端配送项目,与驼航科技合作研发高原高寒重载无人机,将真实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实践能力

学院通过“以赛促学、以创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将技能竞赛与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例如,作为“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航空学院培养了飞机维修世赛金牌选手,并在多项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同时,学生团队凭借低空经济相关项目在“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形成“竞赛引领教学、创业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

4、强化社会服务,助力区域发展

学院通过航空研学教育、技能人才培训等方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例如,依托永川区航空航天科普基地,推出“童心启航·逐梦航空”航空研学教育品牌,举办科普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覆盖中小学、幼儿园及特殊教育学校等,参与人次达近万人次。此外,学院还开展CAAC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培训,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

5、建设产业学院,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学院与永川区政府规划共建重庆低空经济产业学院,软硬件投入近亿元,建设“教学-研发-生产”一体化实训中心。

通过以上举措,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航空学院不仅为重庆市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还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形成了“教育+产业+公益”协同发展模式,助力重庆市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打造区域低空经济高地。

中教全媒体:航空学院未来将在低空经济领域有何前瞻性布局?

王永虎: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航空学院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将围绕技术迭代、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需求,聚焦以下五大方向,构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服务”一体化生态:

1、构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打造国家级产教融合标杆

学院与永川区政府规划共建重庆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建设“教学-研发-生产”一体化实训中心。重点打造低空智能飞行器研发实验室、低空物流运营场景、低空维修虚拟仿真中心和低空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2、前瞻布局eVTOL产业链人才培养

学院聚焦eVTOL产业链需求,在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中增设eVTOL动力系统维护课程模块,引入重庆驼航科技“双旋翼重载无人机”真实维修案例,培养高素质技能低空机务人才。

3、深化低空数据智能处理与教学融合

注重低空数据资源的处理与应用,推动数据智能处理与教学深度融合。通过数据驱动的教学模式,学院将培养具备低空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低空经济智能化发展。

4、引领低空安全标准与法规教育

学院积极参与低空安全标准制定与法规教育,构建安全可靠的低空经济生态。参与制定安全标准,将标准和法规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中,培养“懂技术、通法规”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安全标准与法规教育的深度融合,学院将为低空经济的安全运行提供人才保障。

5、拓展“低空+”跨界融合场景

学院积极探索“低空+”多样化应用场景,通过“低空+”跨界融合,推动低空技术在低空经济综合保障领域的实际应用,助力重庆市永川区打造成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

通过以上布局,航空学院将深度融入重庆“低空经济示范城”建设,形成“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闭环发展模式,成为全国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结语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航空学院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深耕细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航空学院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立足山地的专业建设以及深度的产教融合实践,正逐步成为引领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航空学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低空经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引领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47202.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