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院长专访 | 大连海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刘洪波:发挥海事特色办学优势,致力建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人工智能学院
作者:    浏览:14421

 

​全媒体视角

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得到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大连海事大学在“产学研用”等方面经过多年的优势积累和集中强势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以来,主动服务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巩固深化“双一流”建设成效,加快推进研究型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推进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探索“人工智能+海洋运输工程”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建设成为具有海洋运输工程领域特色的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人工智能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刘洪波

文 / 中教全媒体 张晓攀
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服务国家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需求
中教全媒体:大连海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21年,请介绍一下人工智能学院成立的背景?
刘洪波:人工智能学院成立的背景是从国家和学校两个层面来考虑的。从国家层面来看: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蓬勃发展。国家迫切需求大量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和人才培养发展的政策。

交通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开启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征程。随着综合交通运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交通行业的现代化、智能化需求日益迫切,发展智能交通、智慧海洋是国家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所在,迫在眉睫的具有行业背景的智能人才需求首先突显出来。

从学校层面来看:大连海事大学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交通强国”首批试点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学校正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战略规划落实,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加快研究型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为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海大行业特色鲜明,挺进深远海、向海而生。在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国家战略驱动下,急需人工智能力量的加持,可以说,海大最需要人工智能,海大人工智能最需要整合提升,人工智能也最需要海大围绕优势行业发挥更大作用。

在此背景下,大连海事大学作为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唯一一所重点高校,主动作为,成立人工智能专业和人工智能学院,响应了交通强国国家战略,适应了行业发展的智能化需求,此举顺应大势、恰逢其时。

中教全媒体:人工智能学院是基于哪些办学基础成立的?学院目前形成了哪些学科布局?
刘洪波:大连海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有着坚实的办学基础。在学科研究上,如前所述,海大行业特色鲜明,是“交通强国”首批高校试点单位,向海而生,急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比如我们在陆地、海上、水下的自动驾驶领域持续在做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深远海在很多方面只能依靠人工智能,即使由人去探索深远海,人出海之前也得经过严格训练才行,这方面也需要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海大航海模拟器就是重要体现。近些年来,“智能航运一体化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无人船行业重点实验室”等相关基地和项目的获批,既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更为高校人工智能的需求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连海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之前经历了三年的筹备阶段。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专业的筹建和申报、交叉学科的教育部备案以及师资力量的储备。在专业建设上,大连海事大学早在2009年就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当时是全国创建比较早的,创建系主任就是我们现在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张俊教授。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壮大后分出一部分师资,再加上吸纳新的高层次人才,在新的形势下,形成以老带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创建人工智能专业和人工智能学院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2021年6月,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推进联盟推出2021年全国345所高校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排行榜,我院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排名第55位进入A类。

学科布局:在学院成立之前,经过了多轮的论证,集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法学等优势学科,成功备案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辽宁省一流A类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法学是国家“双一流”核心学科。人工智能交叉学科成功备案后,形成了人工智能本科、学硕/专硕、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教全媒体: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您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哪些新需求?
刘洪波:人工智能发展非常快,未来发展趋势将是通用人工智能。所有需要人去做的事都将可能由人工智能去做,依靠人的经验去做的事情也有可能由人工智能通过强化学习去做,甚至创新创造也有可能由人工智能去做。但现阶段还是针对具体任务、所属行业来谈论人工智能。

我们既要看到长远的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又要考虑到目前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和行业需求,这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相应行业背景、锐意创新和高度探索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现阶段,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有很多方面,就大连海事大学人工智能发展特色和方向而言:

从应用领域角度来说,包括智能水上交通、智能航运、智能船舶(无人船)、智慧物流等方面。

从科技创新角度来说,包括大数据与知识工程、跨域无人系统、虚拟现实与增强人工智能、可信人工智能与泛在安全等方面。

这对我们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面向特色行业应用领域培养具备宽厚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即探索“人工智能+海洋运输工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助力海大“双一流”高校建设
中教全媒体:人工智能学院如何助力大连海事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
刘洪波:我们始终认为并坚持,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交叉学科要支撑、甚至引领和拉动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我本人在担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之前,做了很长一段时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学科建设主要有五个方面: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但重中之重是师资队伍建设,也就是说最重要的是人才。全球最好的脑袋都在从事人工智能,全球最好的苗子都在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平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筑好人才高地,自然就可以支撑、拉动“双一流”建设。

人工智能是一门交叉学科,我们在建院之初,学科定位就是人工智能+海洋运输工程,在学科方向设立方面,除了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之外,还设立了智慧物流与智能交通、智能船舶与海底工程、航运数字化与智能决策、智慧海事与法律智能化等交叉学科方向。可以说人工智能从一开始就紧密联系、支撑学校一流建设。人工智能是我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双一流学科是我校人工智能的特色之源。

人才培养助力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从本科课程设置到研究生研究方向,都体现了学校海洋运输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直接(参与课题)和间接(培养学生)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持。探索“人工智能+海洋运输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办好人工智能学院的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也会助力其他有关智能交通、智能航运、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海事等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

师资队伍助力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围绕人工智能交叉学科方向,对外大力引进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对内采取双聘的方式吸收学校双一流学科高水平师资力量加盟人工智能学院。我们一方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另一方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的高水平。以“四位一体(教学、科研、学科和党建)”为核心创建复合型创新性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

科学研究助力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人工智能学院既注重与我校海洋运输工程特色相关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又积极开展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学科相关的应用交叉融合研究,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跨学院跨学科的交叉复合型创新科研团队,承接海洋交通运输领域人工智能相关的重大课题研究。

发挥高质量师资队伍优势 探索“人工智能+海洋运输工程”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教全媒体:人工智能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刘洪波: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人工智能学院建立起40人的师资队伍,本科招生当前是一个班30人,这样我们学院就能发挥师资优势,在本科生培养上实施本科导师制。同时,以课程+项目为抓手,引导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师生“结对”,保证导师制的落地、落实。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多渠道开展具有行业背景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双聘教师尤其是交通运输工程相关特色学科双聘教师的作用,在人工智能专业教育中强化“海”特色。积极开设人工智能辅修专业,在学校相关专业尤其是航海类及涉海类专业中推行人工智能专业教育。

深化本硕、硕博、直博和本硕博等多种培养模式改革和连读课程一体化改革,积极强化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培养,积极推进国内外校际联合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积极组织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训练和竞赛项目,充分发挥各类奖学金对研究生培养的激励作用,强化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争取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工智能急需人才。

中教全媒体:人工智能学院在本科教学方面有哪些特色?
刘洪波:人工智能学院致力培养高精尖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专业于2021年2月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是学校围绕智能交通、智慧海洋、智慧法学等领域智能化发展需求重点筹建的特色专业。本专业从人工智能专业的具体内涵出发,采用“人工智能+海洋运输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及担当精神;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全球化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能够使用人工智能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在智能交通、智慧海洋、智能法学等交叉学科提出并解决人工智能领域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能够担负人工智能相关科学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能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增强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核心竞争力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成为海洋运输工程领域特色的复合型智能创新人才。

探索产教融合、产学研用一体化、本硕博一体化相结合,贯通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用人需求。实施导师制,以系列递进式“实习课程”牵引学生参与项目,走进实验室,做实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并建立标准化专业培养计划下,实施个性化教学和管理的模式;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建设紧密结合,建设本科生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原创性实践活动,聘任高水平企业专家担任实践教师,促进校企合作,扩大就业。加强一流教材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在完成一个培养周期后,人工智能专业争取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成为辽宁省一流专业和国家一流专业,以专业建设引领人才培养,形成具有人工智能专业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除了必要的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基础课、必修课之外,专业设置智能系统和智能信息处理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其中智能系统模块中设置了可信人工智能与伦理课程,引导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稳定性、可解释性、隐私保护、公平性进行讨论。智能信息处理中设置了海事大数据与知识图谱课程,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运输工程领域应用的理解。

此外,在培养计划中,我们还通过采用本科导师制的方式,设置人工智能专业基础、体系、研究、创新、实践五门认知实训课程。我们还在学校的支持下,准备开设航海认知实习课程,这在全国的人工智能教育行业中是非常具有特色的。

中教全媒体:人工智能学院是如何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的?
刘洪波: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人工智能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如此之快、创新探索性如此之强。为实现建成人才高地的目标,我们学院不断提高人才待遇,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人工智能学院开拓成事业的大舞台,加强软实力,事业育人、事业引人、事业留人。人工智能学院依托国家、交通运输部、辽宁省和大连市的人才工程计划,以及学校B轨、兴海工程、星海工程、博士后等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围绕人工智能交叉学科5大方向,大力引进高端及以上人才、国际高水平人才和国内优秀骨干人才,注重引育“四青”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师资队伍。以学科方向为基础,以团队建设为根本,教学、学科、科研和党建四位一体强化师资队伍团队建设,实施学科方向带头人、科研团队负责人、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党建等四位一体,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学院师资队伍。

人工智能学院在内部师资考核方面,以团队考核为主,个人考核为辅,创新人才评价考核和奖励激励机制。在学院教师聘任、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多维考核管理。“破五唯,创多维”,从师德、育人、教学、科研、项目、论文、专利、获奖、荣誉、社会服务、学术声誉、学术影响力等多维度对人才进行评价考核和奖励激励,形成具有人工智能学院特色的多维人才评价考核体系和奖励激励机制,努力建成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学院。

我们人工智能学院是一个重要的开放式平台。我们非常乐意和校内外有志发展人工智能的人才和机构合作交流,分享人工智能资源、政策和发展红利。我们也需要各方力量共同把人工智能学院办好,进而有力支撑学校一流建设,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我们除了专任教师之外,力主校内师资实施双聘制,分批次聘任双聘教师,当前已经聘任19名博导教授,参与到学院人才培养、师资培训以及各项学术活动和评价中来,后续将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荐,这对学院、对教师本人、对学校学科交叉发展将有很大促进。我们也在积极深化校企合作,聘任行业导师,进行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科学研究等合作。

聚焦海洋运输工程领域 致力建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人工智能学院
中教全媒体:结合大连区域发展特点,请谈谈人工智能学院是如何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培养人工智能创新人才的?
刘洪波:大连市于2020年出台了《大连市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五大核心任务及阶段目标。五大核心任务包括: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能级,以沿海港口群为基础,东北腹地为依托,稳固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港口物流业,提升航运服务水平,优化综合服务环境;高质量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依托大连海洋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海洋渔业、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交通运输等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充分发挥现有海洋科技资源基础优势,搭建海洋科技联合研发平台,加强重点海洋科技攻关,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海洋规划体系,建立常态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机制,加强海洋污染综合防治和生态修复,不断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海洋综合管治能力,依托国家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海洋治理。

按照建设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经济增加值比2018年翻一番;第二阶段到2035年,建成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与海大特色、人工智能学院的发展目标天然契合。

作为海事特色院校,我校的人工智能+海洋运输工程复合人才培养目标与大连的海洋中心城市特色的区域经济特点必然一致,因此,人工智能学院一经成立,就以其明确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吸引了一批优秀企业的关注。目前,学院在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已经与华为、intel等公司建立了产学合作项目。依托大连地域发展特点和相关政策资源,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助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也希望我们培养出的人才能够为大连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中教全媒体:人工智能学院是如何服务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
刘洪波: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有着鲜明的行业特色,我们在建院之初在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成为海洋运输工程领域特色的复合型智能创新人才。人工智能学院聚焦海事特色凝聚学科方向,目前有确立的学科方向有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智慧物流与智能交通、智能船舶与海底工程、航运数字化与智能决策、智慧海事与法律智能化等,集中力量着眼于海事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人才培养定位“人工智能+海洋运输工程”复合人才,致力于培养既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又了解运输行业的复合人才,为运输行业输送具有行业背景的人工智能人才。

人工智能历经3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人工智能发展的1.0到新形势、新技术发展背景下的人工智能2.0,我们希望在人工智能水平的不断提升中更好地服务于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需求。
中教全媒体:您对人工智能学院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期望?
刘洪波: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之初就瞄准高精尖国际化研究型学院的方向而努力,支撑、引领学校一流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建设。面向未来,人工智能学院将继续聚焦海洋运输工程领域,立足交通运输工程起点环节,优先发展智能感知和识别领域。我们将不断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推进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探索“人工智能+海洋运输工程”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助力大连海事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和研究型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主动服务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致力建设成为具有海洋运输工程领域特色的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人工智能学院。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35189.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进入产品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