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质量·变革·创新—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盛大召开
作者:    浏览:12751
2021年12月8—9日,“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召开。会议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主办,中教全媒体、慧科集团承办。大会吸引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成员以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领域专家、学者、广大教师、院校和企业代表的广泛参与。本次对接会通过新浪教育、中教全媒体在线、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线上对接展示平台以及环球网进行线上同步直播,会议当天超过140万人次在线上进行观看。

大会现场

中教全媒体 张晓攀  12月8日 北京报道

2021年12月8—9日,“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京召开。本次对接会以“质量·变革·创新”为主题,旨在解读“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改革、产教融合、企业发展等相关政策,交流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进展,分享一年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项目实践经验,探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探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助力高等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方法。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主办,中教全媒体、慧科集团承办。本次对接会通过新浪教育、中教全媒体在线、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线上对接展示平台以及环球网进行线上同步直播,会议当天超过140万人次在线上进行观看。

12月8日上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隆重开幕。开幕式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高东锋主持。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 高东锋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发表致辞。范司长指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深化产教融合、增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重要载体,经过八年发展,累计支持1100多所本科院校与1100多家企业合作立项7.6万项,企业提供直接经费支持超过27亿元,实现了由“量的增加”到“质的飞跃”,正在成为产学合作的“闪亮名片”!范司长总结了产学合作育人的三个发展阶段和特征。一是产学“协作”阶段,特点是学校和行业企业互相借力;二是产学“合作”阶段,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上目标已经清晰且统一;三是产教“融合”阶段,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企业办学成为普遍现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正是“融合”阶段的探索,鼓励企业将工厂办到学校里,鼓励学校将课堂开在工厂中。范司长指出,未来要将产学合作第二阶段走深走实,大胆探索产教融合第三阶段。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切入口,推进三个融合:将教育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融合,将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相融合;推动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交叉融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 范海林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兼威海校区校长徐晓飞教授做题为“质量先行 创新发展 奋力开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局面”的主旨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得到了高校和企业广泛参与,自2014年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支持企业1100余家,累计立项数量7.6万项,累计投入经费27亿元。他重点介绍了2021年项目实施的整体进展情况。包括组建新一届专家组、制定2021—2024年项目实施计划、优秀项目案例评选、创办《产学合作教育研究》内刊、建设项目线上对接平台、建设环球网项目专区等工作。他介绍,下一步将出台2022年项目指南导引,重点支持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以及“产学合作西部行”计划。他表示,希望校企携手共创产学合作新篇章,培养更多“四新”卓越人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兼威海校区校长 徐晓飞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二级巡视员廉莉以“国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为题做了主题报告。她指出,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支撑。她介绍了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的三大举措。一是梯度培育“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二是通过顶层设计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活力,三是工信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发展。她基于“专精特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问卷调查情况指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学合作目前还面临着缺乏合适的合作模式、供需对接不顺畅等产学合作难题。她表示,工信部在“十四五”期间将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从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发展环境三方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成为创新发源地,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二级巡视员 廉莉

重庆大学副校长廖瑞金围绕“探路新工科——明月湖-重庆大学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做了主题报告。他指出,国际新工科教育强调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工程教育的有机统一,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追求平衡,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他重点介绍了明月湖—重庆大学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的建设。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的建设旨在助力东西部合作,打造创新和孵化高地;形成智能C端产品创新生态体系;培育一批世界级技术性企业。他从明月科创实验班实际案例出发,介绍了重庆大学新工科教育生态体系。他介绍,明月科创实验班是重庆大学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试验田”,通过学科交叉、高挑战度、探究式教学、项目驱动等特色化培养,致力培养具有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和系统思维的产品创新领军人才。

重庆大学副校长 廖瑞金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白海力以“融入 融汇 融通 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天津之为”为题做了主题报告。他表示,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天津市教委与各单位通力合作,努力走出一条“理论革新、开拓创新、务实求新”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之路,努力构建教育改革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协调共进、合作共赢的良好格局。他指出天津市教委在助力实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方面的三条路径。一是运用系统观念,擘画产学合作蓝图。二是融汇产教智慧资源,汇聚产学合作力量。三是紧密对接需求,提升服务产业能力。他表示,未来三十年,中国最大的发展红利和战略牵引力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沃土上,应当留下产教融合的深刻印记,应当结出产学合作的丰硕果实。“十四五”时期必将是产学合作继往开来、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天津市将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努力奋斗,开拓进取,争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建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白海力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华为公司企业BG人才生态发展部部长孙刚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华为人才生态的十年探索与实践”为题做了主题报告。他介绍了2011—2021 年华为人才生态十年发展历程。他指出,华为构建教育人才生态、产业行业人才生态、公众人才生态,提升数字技能。他介绍了华为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方面开展的十大举措。一是承办计算机教育20人论坛,产学共研教育改革趋势;二是华为ICT学院与全球高校联合培养ICT人才;三是产学合作共建课程资源;四是华为师资培训,助力高校持续构建双师型师资团队;五是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5年累计支持480项;六是华为ICT大赛搭建全球师生竞技与交流平台;七是支持国家留学基金委感知中国活动,提升在华留学生创新力;八是发布HarmonyOS百校种子计划,推动HarmonyOS生态发展;九是华为合作伙伴精英预科班,探索人才培养闭环;十是发布人才白皮书,为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华为公司企业BG人才生态发展部部长 孙刚

慧科集团共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岳喜伟围绕“数字赋能人才振兴,协同育人推进高质量发展”做了主题报告。他介绍,慧科携手全国2000余所合作院校赋能数字化人才培养。慧科作为领先的高校数字化人才培养合作伙伴,与 200多所院校共建数字化专业,通过产教融合体系化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3万多名学生在灵鹿平台开展实践实训,350万余名学生在慧科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学习数字内容,培养大学生的数据思维和数字化应用能力。2800余门数字内容课程建设,38900多个数字短片和微知识点制作,帮助学校提升数字化教与学的水平。慧科灵鹿实验平台上线 “真实项目平台”,提供丰富企业项目,模拟真实竞标场景,工学结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他指出,10 余年来,慧科与开课吧携手300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及其生态企业和2000多所全国院校,累计培养和服务了500万余名大学生。慧科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公平和便利地获取优质教育服务,实现可持续职业成长。

慧科集团共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岳喜伟

在本次对接会上,公布了124个2021年度优秀项目案例,发布了《产学合作教育研究》内刊,同时发布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环球网专区。

12月8日下午,对接会继续进行。会议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王晓锋主持。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 王晓锋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社科联副主席青平围绕“牢记为农初心 推进新农科高质量发展”做主题报告。他介绍,华中农业大学始终践行耕读办学理念,持续改革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4项。他重点介绍了学校新农科人才培养十大改革举措,包括形成农科教育3.0共识、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传承耕读教育文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建设、创新课程建设、强化教材建设、推进产学协同、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师资能力等举措。他指出,学校担当时代使命,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楚才服务农业产业行动,留鄂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科技成果在鄂转化行动等举措,为服务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社科联副主席 青平

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智能高校合作总监周恩昌以“云深处 新世界——构建以云为基石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为题做了主题报告。他指出,云让计算实现体系变革,一个以云为核心的新型计算体系结构正在形成,体现为基础设施云化,云原生蓬勃发展,催生出云上新物种。他主要介绍了阿里云构建以云为基石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他指出,我国云智能人才缺口巨大,未来五年我国云计算产业人才缺口达150万人。高校课堂教学与产业实践的技术代差明显,要建立因云而变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内容要随云演进,教学形式要因云而变,通过混合式教学、产业级云端实践、在线学习空间等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他最后介绍了阿里云2020—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践。合作高校89所,合作项目171项,参与教师205名。通过建设国产自研核心技术教辅资源、免费云资源提供、免费云平台搭建等方式,合作打通国产自研核心技术进课程最后一公里。

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智能高校合作总监 周恩昌

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院院长、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易凡聚焦“新发展阶段的齐鲁医学教育:创新、融合、质量、发展”做了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新发展阶段、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教育。他指出,新发展阶段国家高度重视医学教育。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教育将面临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的转变。他重点介绍了新形势下齐鲁医学教育基于创新、融合、质量、发展理念的实践探索。他指出,齐鲁医学教育从管理体制、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范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通过课程整合、课程思政、一体培养、医教协同、科教融合、管服结合等举措加强融合发展。构建专业建设质量、课程建设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等教学质量文化。最终构建齐鲁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院院长、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易凡

中软国际产学合作部总经理兼教育集团副总裁成焕以“校企协同育人,共建数字人才新生态”为题做了主题报告。她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社会数字化变革,数字人才培养面临着较大挑战。随着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加快,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发展。关键软件领域人才、行业软件人才、信创国产技术软件人才的缺口巨大。她主要介绍了中软国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她指出,中软国际最早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从2015年—2010年,六年累计立项446个,软硬件资源和项目总经费累计投入高达5.8亿元支撑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她介绍,协同育人精准对接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大数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向。通过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四新”建设、师资培训等方式,中软国际教育科技与合作院校共同培养实践型软件人才,向中软国际等行业内IT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中软国际产学合作部总经理兼教育集团副总裁 成焕

接下来报告环节由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秘书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主任张龙主持。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秘书长、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主任 张龙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百精围绕“扎根中国,独树一帜:中国人民大学新文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做了主题报告。他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立足新方位,强化价值引领,再造文科基底,升级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创新新文科建设新机制,通过培育生态型知识创新体系,促成知识体系与教学体系双向互动,全面推进知识体系、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一体贯通。学校打造新文科建设新模式,纵深拓展大类培养和跨学科人才培养,布局新专业与新课程。学校搭建新文科建设新平台,构建生态型新文科教研互构平台。学校推进新文科建设新治理,通过构建制度体系与政策安排,探索学院和书院双主体制,全要素、全链条再造学校、学科和学院治理结构,倡导学院学科对内重构与向外拓展,致力以治理体系创新,保障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部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胡百精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麒麟软件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娜以“麒麟遨天,育才铸魂——助力特色化关键基础软件人才培养”为题做了主题报告。她指出,软件是国家与时代需求,但关键基础软件领域人才需求急速增长与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制约了软件行业发展。关键基础软件领域人才培养的现状堪忧,例如,高校相关专业及核心课程设置较少,难以支撑学生系统化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的教学资源和环境等。她重点介绍了麒麟软件特色化关键基础软件协同育人模式与实践。她指出,麒麟软件服务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重点,聚焦关键基础软件领域,携手国内各大院校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通过产学研协同共育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基础软件人才。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嵌入、高校创新”三位一体的共享共建的人才生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麒麟软件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张娜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益民聚焦“英特尔中国研发及人才需求”做了主题报告。他指出,无所不在的计算、从云到边缘的基础设施、无处不在的连接以及人工智能四大超级技术力量赋能数字化变革。英特尔中国研发部门产品研发人才需要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方法理论素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面向工业研究院的人才是可以提出并开发新技术新方法,并有一定的产品理解,能推动落地的,并具备创新能力。他介绍了英特尔与高校在人才培养、联合科研、数字化能力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建设等方面的协同育人实践。他指出,2022年英特尔将重点面向计算机大类专业课程建设技术方向和非计算机大类专业重点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张益民

科大讯飞高教人才培养副总裁胡江院围绕“瞄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育人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做了主题报告。他通过引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基于能力导向的递进式分层分类项目化教学案例指出,项目目标是与时俱进和持续迭代的,要通过产业变革和技术革新促使教学项目不断更新技术路径。他具体介绍了科大讯飞在“AI+智慧水利”、“AI+智能制造”、“AI+智慧养殖”等方面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他指出,产业的快速发展倒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协同育人通过“项目+”不断迭代。科大讯飞将继续坚持探索“项目+”的协同育人新范式,通过“AI+”、“项目+”双轮驱动的方式,使院校的学生能够成为适应发展阶段的新一代大国工匠。

科大讯飞高教人才培养副总裁 胡江院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办公室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首席编辑时阳围绕“2021年项目申报的回顾、分析与展望”做了主题报告。他首先回顾了2021年企业指南征集情况。他介绍,2021年共分三批次进行企业指南征集,共有689家企业通过审批,通过率达62%,首次参与企业占比45.7%。他指出,2020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提供了规范和遵循,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由粗放式自由增长到精细化管理,从重规模到提质量,从重立项到重结题。他介绍了2021—2024年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将以“优化项目运行方式,形成时间节点较为固定的运行流程”为目标,加快企业项目指南发布频次,动态公布校企合作意向,每年两次集中公布项目立项结果。以项目结题和资源共享为导向,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他对项目申报流程和项目指南征集注意事项也做了具体介绍。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办公室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事业部首席编辑 时阳

12月9日设置了两个平行分论坛。上午,来自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院校的13位优秀项目案例负责人将集中进行优秀项目案例分享。同时,12月9日全天将进行企业项目宣讲会,近30家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企业进行项目申报宣讲。

为方便高校教师、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项目指南,拓展校企合作交流途径,本次会议专门设置了企业项目线上对接展示平台,提供视频宣讲、图片展示、项目简介、对接会回顾、直播回放等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对接会”。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实施8年来,始终坚持以产业需求引领人才培养改革方向,实现了项目数量、项目质量、项目影响力的巨大飞跃。2014年至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参与本科高校1100多所,国内外企业1100多家,项目立项7.6万项,企业提供经费支持约27亿元。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34108.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进入产品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