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报道 | 建设高质量在线课程,不断推进教学创新—2021(第七届)MOOC发展大会在京盛大召开
作者:    浏览:11994

6月13-14日,2021(第七届)MOOC发展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

大会现场视频

大会现场

中教全媒体 6月13-14日 张晓蒙 北京报道

6月13-14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指导下,中教全媒体主办的2021(第七届)MOOC发展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

来自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全国各地高校校长、教务处处长、专业学院院长、系主任、高校MOOC建设负责人、学科教师代表以及企业代表等三百余人齐聚北京,聚焦一流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深入探讨深化一流课程建设与应用,以慕课来推进教学创新,从而推动课堂革命与学习革命。

开幕式  

13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许志武为大会发表致辞。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副校长、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秘书长姜永远,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于世洁、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栗苹等出席开幕式并在上午开幕式上做主题演讲。

中教全媒体主编夏巍峰

中教全媒体主编夏巍峰主持了大会开幕环节。他在开场中介绍,MOOC发展大会自2014年创办以来,到今年已经成功主办第七届,见证了中国的MOOC从“星光点点”到“星光熠熠”的蓬勃发展历程。MOOC发展大会是中国MOOC重要的发展思想对话和年度论坛平台,点燃了中国MOOC发展的热情,推动了中国MOOC的创新发展。他认为,在全球教育创新实践中,MOOC正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MOOC催生着高等教育深刻变革,更加有效的打开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创新的大门。去年疫情期间,MOOC助力中国高校成功应对疫情,将中国MOOC发展推向新高潮。他认为,MOOC迸发出来的创造性能量和所掀起的新的教育风暴不应只是局限在高校范围内变革,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中,中国的MOOC应该并且可以担负起更大责任和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要为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提供新的教育机会,为在职专业工作者提供促进专业发展的机会。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发表致辞,他提到,互联网正在推动着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互联网的发展正经历从“信息互联”阶段、“消费互联”阶段、“生产互联”阶段到将进入“智慧互联”阶段,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教育是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方面,我们要大力促进MOOC发展。党中央号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互联网作为各个领域的热点和创新的基础,而教育作为带动和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节力量,当然不能落后,要利用互联网推动在线教育、在线教学,推动MOOC的发展。他还对MOOC发展大会提出期待,要继续面向未来,理念先进,适应需求,引领发展,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断奋进。他强调,我们正身处伟大的时代,我们从事的在线教育工作正在引领着教育变革创新,是具有光明前程的事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许志武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许志武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在建党100周年前夕召开,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MOOC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真正推进了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变革。同时,MOOC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技术与变革是它的基因,便捷而广泛地共享是它显著的特征,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手段。中国MOOC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正在成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并为今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中教全媒体在见证中国MOOC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的同时,也为中国MOOC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主办的MOOC发展大会至今已有3000多位教育者参加大会的研讨,他们回去辐射的教师数以万计。校际合作研究分会希望将来和MOOC发展大会一道,把培训和研讨开到中西部去,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促进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做出更大贡献。

  主旨报告  

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栗苹

13日上午的主旨报告环节由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栗苹主持。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就“‘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新的部署,要求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在构建全面终身学习体系中如何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建设学习型社会都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这是未来布局的总体方案,对于推进MOOC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规划提建议,确定2035远景目标,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主攻方向,并要求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今年3月份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确定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35年教育强国要率先部署,这也是MOOC所关联的重要的政策信息。他认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校要勇挑重担,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而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离不开MOOC的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副校长、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秘书长姜永远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副校长、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秘书长姜永远,以“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敏捷教育模式浅析”为题发表演讲,他从新工科建设背景、哈工大(威海)新工科建设、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敏捷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关于新工科的建设,他从产业、科学、技术三方面关系进行讲解,并分享了哈工大(威海)校区的新工科是从跨学科交叉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国际联合培养等方面进行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采取因材施教,本研贯通模式。对于敏捷教育,他认为要做到:一是要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二是重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三是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递次提升创新能力;四是打造协同育人模式,构建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开放教育生态。他认为,新技术、新产业与新业态的迅猛发展,给中国新工科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迎接新工科建设的机遇和挑战,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创新人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于世洁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于世洁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促进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为主题进行演讲,他主要围绕国际国内新形势和新要求、改革创新理念和实践、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阐述。他提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以理念的创新为先导,坚持育人为本,以优质的资源建设作为基础,来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并以体制创新的改革作为保障。在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方面,学校在顶层思想设计、重构培养方案、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搭建智慧教学环境,拓展优质教学资源、发展教师教学能力、改革创新评价方法、营造质量文化氛围等八个方面进行建设。他分析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后表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多赋能和变化机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要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新的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育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高校优质课程研究会理事长龙永红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育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高校优质课程研究会理事长龙永红以“MOOC建设的深化与全面课程建设”为主题进行演讲。他回顾了MOOC的五个发展阶段以及对于MOOC的六点认知,并从MOOC建设深化的对象、结构、优势、先进、共享五个维度进行细致讲解。对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想深化MOOC课程建设给出建议:一是要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特色定位的学校和专业;二是要符合一流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要求;三是要审视课程水平状况和课程资源短缺状况;四是要系统规划课程建设,组织和整合优势队伍;五是要分析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需求,开展教学技术、手段创新建设。他认为,全面课程建设要从改革培养体系构建新的培养方案开始。他列举了相关培养方案,对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课程教学全过程建设进行了全过程讲解。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肖嵩

13日下午的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肖嵩进行主持。

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学部教学委员会主任、学校MOOC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战德臣

哈尔滨工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学部教学委员会主任、学校MOOC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战德臣针对“如何准备与申报混合式一流课程”进行了演讲交流。他认为,混合式教学是未来教改方向。教师应将教学及改革、课程建设和一流课程申报统一起来、一致起来,真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关于如何填写申报书,他从课程基本信息与课程团队、课程目标、课程建设与应用情况、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混合式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混合式教学实施、课程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说明,并对怎样准备附件材料和说课给予了相关建议。他表示,申报混合式一流课程需要行胜于言。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标准,就是有课程(线上)、有课堂、有内容、有活力、有效率、有数据、有证据。

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教指委委员李川勇

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教指委委员李川勇就“师生共同体理念下的一流课程建设”发表演讲,并从新时代本科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 、“南开40条”和育人生态时空体系构建、以师生共同体的构建推动一流课程建设三方面进行分享。她认为一流课程要解决课程目标单一、课程内容孤立、课堂教学低阶性、学习成果过程评价不足等问题,并给出了教师与学生的应对办法。她分享南开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南开40条”,内容包含十个方面,其中打造以学为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共同体”最为重要。她提到,南开大学是在以师生共同体的构建来推动一流课程建设:一是在课堂内建设高阶课堂、教学相长;二是课堂外师师论坛、师引生探、生生互助;三是校外师生同行、服务社会;四是境外师生国际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她表示,师生共同体理念下的一流课程建设可促进师生互动,推动教育改革,提升育人成效。

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林业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研究分会秘书长黄国华

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林业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研究分会秘书长黄国华就“立足专业 心系成长 面向未来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好时期建好一流金课”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并从六个方面对建设一流课程进行阐述。一是要在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期盼中建设一流课程;二是要在教育部对高校教学的设计推进中建设一流课程;三是要在一流专业的具体教育背景中建设一流课程;四是要对一流课程有再认识和深度认识,去水留金;五是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建设一流课程;六是要用未来的思路推进一流课程建设。他提出要抓好三项改革:持续推进课程思政、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黄国华还就建设一流课程给出了建议:要懂教育,做优师,育新人;要在教育发展中顺势而为;要在专业建设中积累发展而来;要对一流课程的再认识和深度认识;要在精准破题中一步一步来;要在持续改进中探索而来;要面向未来。

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嵩天

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嵩天,以“同频、共振:一流本科课程的认识与实践”为题进行演讲。他认为,教育应与时代同频,一流课程同样需要与时代同频。他围绕着价值同频、知识同频、能力同频三个方面在三个维度中对同频给出了相应的解释。他认为共振就是课程建设方法论,设计出共振的一流课程主要在三点:首先要与时代同频建构;其次就问题导向优化;三是与线上对标融合。他在演讲中表示,目前高校和产业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割裂,他以北京理工大学课程《人工智能程序设计》为例阐述进行破除割裂理念和方法。他表示,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课程在知识上、价值上和能力上与时代同频,这门课程能够支撑人工智能的学生从爱好者向开发者的转变,为学生建立一个全景的智能认知,通过产教融合把产业最先进的技术带给学生,并且以应用为导向给学生建立基本的应用开发能力。

河西学院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赵柱

河西学院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赵柱,他向我们分享了“一流课程建设与混合教学改革——西部地方本科院校的探索与实践”,并从新时代新要求、建设一流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演讲。他表示,构建一流大学体系要持续更新教学理念、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要持续建设一流课程、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要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他认为,在新的发展规划下,教师要有新任务,学校要有新责任。教师抢抓政策机遇、转变理念思想、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落实立德树人;学校要明晰定位目标、重塑课程体系、强化教师培训、改善教学条件、实施多元评价、培育质量文化。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陈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陈明的演讲主题是“学为中心,信息赋能,虚实融合,重在发展——南京中医药大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她表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实践举措,擢升课程建设能效方面,学校践行“理实一体、虚实融合”,带领学生体会深层次学习,并做好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加、减、乘、除”法:通过设计医学类核心课程一流课程群,形成信息赋能的多维度学习环境,做好一流课程模式改革的加法;通过建立虚拟高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模拟临床真实教学环境,做好一流课程模式改革的减法;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研修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学术水平和实践技能,实现一流课程模式改革的乘法;通过建设智能化、网络化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探究式实践中融会贯通,进而完善一流课程模式改革的除法。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何山

14日上午,由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何山主持主旨报告环节以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决赛圈教师说课环节。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翁恺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翁恺以“慕课之后,期待怎样的学习者工具”为题进行了分享。他系统回顾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从CAI到慕课的全部过程。他认为,课程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方式。他从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评价、作业、形成性评价、成绩、作业反馈、习题等方面进行讲解。他表示,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启迪学生智慧应作为最终教育目标的创新教学实践。他还表示,评价是教学过程重要的环节。在“推挽效应”下,作业带动下的学习更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要以始为终,要从测评开始准备等。他认为,作为大学老师,在考虑课程和平台的时候,应当把眼光瞄向学习者,从学习者出发,思考学习者需要怎样的工具、课程、平台,以此来设计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梁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梁以“高校课程思政内涵,教学逻辑以及实践路径”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从“坚持立德树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路与实践路径”三方面进行说明。他表示,课程思政的格局是三个同心圆,课程思政的实质内涵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统一,但是更强调素质里面的价值观。在课程思政的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他以法学教育为例列举了八条:一是厚德育,铸就法治人才之魂;二是强专业,筑牢法学教育之本;三是重实践,强化法学教育之要;四是深协同,破除培养机制壁垒;五是强德能,加强法学师资队伍建设;六是拓渠道,发展“互联网+法学教育”;六是促开放,构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格局;七是立标准,建强法学教育质量文化 。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李小平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李小平做了关于“教育智能化问题的研究与应用”的主题演讲。在教育智能化认识中,他提到: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的认知程度决定着教育智能的程度。在教育智能化概念中,他认为教育是对知识阐述过程的进一步挖掘,所以教育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体现,而未来教育将是人类智慧为主、人工智能为辅的一个体现。教育技术将为教育智能化充当教师的智慧助手,将提供给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智慧源泉和知识源泉,将为教师开拓更多的创新思路。他表示,教育智能化的关键在于对办学思想和办学深度的理解,教育智能化是对教育人经验的挖掘和教学过程的挖掘,通过对被挖掘数据智能语义的理解,进而了解老师、学生等不同人的观点与思想。

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运行主管苏永康

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运行主管苏永康以“MOOC-Inside混合式教学生态模型及全流程设计——混合式课程创新之路”为题进行了主题分享。他强调,混合式教学是自由的线上学习、定点及有指导的线下学习、整体性学习体验三方面构成。在教学创新方面要关注五要素:理念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教学特色。其中,理念目标强调高阶能力;教学内容强调学科交叉、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强调技术混合式教学、有互动有活力的教学。他通过列举国外大学互动教学实例,强调教师是学习的激活者。他认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跟上时代的发展。

说课环节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决赛圈教师在大会上进行“基于慕课的教学创新”的精彩说课。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四川赛区正高组一等奖王杨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四川赛区正高组一等奖王杨以“基于MOOC的五层次递进式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为题进行说课。在分享中,她以《计算机与计算思维》课程为例,介绍了该课程的“五层递进式教学方案”的教学创新设计,包括有:线上知识、认知;初中级案例探究;小组融会贯通;综合案例高阶探究;报告延伸与拓展。她还分享了实现知识的三层内化的递进方式:一是通过设计迭代式、测试、讨论答疑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基础差异问题,保证线上学习效果,实现知识的第一层内化。二是在根据学习的不同时期侧重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起点、错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的思维理解,推进知识归纳与运用能力,实现知识的第二层内化。三是在通过引导学生开展高质量的互动式教学,帮助学生用出错体验认知、用质疑引导探究。并配合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从而实现知识的第三层内化。

山东大学应用英语系副主任、副教授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山东赛区副高组一等奖张聪

山东大学应用英语系副主任、副教授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山东赛区副高组一等奖张聪就“《学术英语写作》SPBBL创新教学模式”为题进行说课,并从理念目标、教学内容、过程方法、考评反馈、改革成效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中以问题导向,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者。对于学生缺少对中国文化现实关注的问题,要通过引导来关注社会热点和国计民生,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科研素养和自信不足问题,以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完成研究并展示成果,提高思辨能力和学术自信;对于思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问题,选择引进跨学科专家授课,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拓展其研究视野。她表示,当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者,老师也会从原来的传授者变成了教学的设计者,通过分工的变化促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师能力提起来。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浙江赛区副高组特等奖王蕾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浙江赛区副高组特等奖王蕾以“《音乐鉴赏》‘五法十二类’混合式教学设计”为主题进行了说课。她表示,她的课程最大的核心理念是“打造有生命力的音乐课堂”——“思政铸魂、艺术润心、美育启智”。她以《音乐与健康》为例,分享该课程教学创新包括有课程模块化,进行思维导图设计,并且有大量的线上资源的建设。她认为,线上和线下的课程是相辅相成、互相建立、良性循环的关系。在改变传统的音乐鉴赏课堂方面,采用多感官联动的教学方法,她认为,音乐不仅仅只有一个听觉,运用“五法教学法”,实现了学生从最低阶的音乐听读,到唱话旋律,到中阶的动传节奏,到奏出自我,到高阶的创编再造。通过音乐热爱生活,通过生活体验幸福,她从教17年最大的心得是要想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亲其师,信其道,久久为功。

 工作坊 

14日下午,《MOOC-Inside混合式教学全流程设计》FTD工作坊火热进行。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师冯菲进行开场,国家开放大学王宇担任主讲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运行主管苏永康对工作坊进行总结。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师冯菲

国家开放大学王宇

工作坊在贯彻混合式教学设计理念的同时,还注重对教师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讲师讲解创新案例,教师们进行个人课程反思,相互讨论练习,成果分享等环节让教师们对学得的知识要点进行快速消化,全面掌握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思路与技巧,为老师们日后自主建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作坊中,教师们充分交流,热烈探讨。在主讲老师的引导下,教师们反思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记录,明确教学改革起点并进行课程整体规划,基于教学活动设计,凝练出教学模式,在现场进行了交流分享。

工作坊现场

本届MOOC发展大会为期两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河西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山东大学、宁波大学等近二十所高校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学院院长、慕课名师、以及专家学者分享了MOOC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优秀实践成果,为与会嘉宾和代表带来了多样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分享。

中教全媒体是教育科技行业全媒体机构,已成功主办七届MOOC发展大会(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1)及MOOC发展大会杭州峰会(2018)。中教全媒体将继续通过“内容传播”和“活动连接”的形式,面向MOOC进行媒体报道和线下线上学术活动的组织,致力于促进中国MOOC不断创新发展。

会议现场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31747.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进入产品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