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VR/AR教育思维不是告诉你什么叫知识,而是直接体验知识
作者:    浏览:14020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小平表示,VR带来的是学习方式转变为深度体验式,学习者越能沉浸其中,“被骗”越深则体验越好。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小平

在日前举办的2016教育创新与科技发展大会上,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小平以“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为题发表精彩演讲,就上述问题做了几点分享。以下为整理后的演讲实录:

职业院校中的一些课程有可能会被VR/AR取代

今天,来谈一谈虚拟现实在教育中的引用问题。目前,我正在参与“十三五”规划中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项目,其中一部分内容就与VR/AR有关。个人觉得,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伴随着VR/AR在教育内的应用,职业院校中的一些课程有可能会被取代。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职业技术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强调在真实的场景下学习,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学习任务和情境,更加具象的表征形式、生动的交互体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观察、探索和实验,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系统,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教育游戏等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新的智慧教育环境。

“被骗”越深则体验越好?

VR带来的是学习方式转变为深度体验式,学习者越能沉浸其中,“被骗”越深则体验越好。这种感觉与人们的观影体验有相似之处,如果观众能随着导演的引导而沉浸在剧情之中,就越容易与导演的意志产生共鸣,这存在一定的情景移情。

当VR/AR技术应用到教育中,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一个准则——给对方舒服的程度将决定你成功的程度。有学者提出,VR支持的学习空间交互设计模型包括战略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体验层。当下大部分VR技术的应用都停留在表现层,而实际上体验层是更加重要的。

从学习知识到体验知识

虚拟现实的教育理念是怎样的呢?我认为,通过造型艺术手段制作的假定性形象为人们营造出了一个幻想的空间,使得网络影视课程虚拟最大限度地集中了“综合艺术”的种种特征——造型艺术的影像风格、文学的内涵、虚拟的叙事规律……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教育艺术样式。整个VR/AR教育思维不是告诉你什么叫知识,而是让学习者自己尝试直接体验知识。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以考虑在教学中深度引用VR/AR。也就是在高度吻合的情况下,进行VR/AR与课程的无痕迹转换。例如:街景定位一个建筑物,给出建筑物的课程介绍和历史渊源以及某件在这里发生的大事,再通过VR/AR技术进入虚拟建筑物,在里面进行深入的交互学习。

教师在应用VR/AR教学的时候,要善于设置教学的“陷阱”,设置场景性的问题悬疑,制造悬念、兴奋甚至是恐惧,既能制造“乱”又能平定“乱”,善于和学生打虚实空间心理战。由此,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策划、导游及导航,而学生则变成了汲取知识的探索者与实践者。

 

本文作者:

1、本文是中教全媒体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中教全媒体)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www.cedumedia.com/i/20.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教全媒体报道,请发邮件到 new@cedumedia.com告诉我们。

来源:中教全媒体
进入产品库

参与讨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